第6章 歸途(3/4)
在宇宙這個超級舞台上,每個剛剛進入太空時代的文明都像個幼稚的龍套演員,緊張,興奮,慌亂,還有驟然膨脹的自信。
往往當意識到自己的天真和幼稚的時候,你已經遲了。
相信你們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麽包括我們在內的三代文明,最後都選擇要離開母星,飛往宇宙的深處呢?
這其實是你們宇宙學和生命科學還處於初級階段的必然困惑。
地球是我們的誕生搖籃,但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它隻是一輛單薄脆弱的嬰兒車,而不是可以在殘酷宇宙裏自由來去的戰車。
文明的發展必然會經曆人口爆發增長,耗盡母性資源,不得不走出去開辟新家園的過程。
漸漸會發現,地球孕育出的生命形態根本無法在宇宙裏縱橫馳騁,永生不滅,必須要做出改變,永遠隻有適應自然,不要試圖去改變甚至征服自然,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大自然可以用時間這個宇宙中最殘酷的武器恢複一切的創傷和改變。
但是生命和文明沒有,我們的文明主體目前位於距離太陽係270光年外一顆中子星附近的空間裏。
而我隻是一名考古學者,一段被發射回太陽係的帶有意識的能量體,作為同是太陽係所孕育出來的文明。
我可以給你們一些提示,希望能夠幫助你們的文明度過這場災難,雖然這違背我們文明的道德標準,也違反泛宇宙生存的意識形態。
可我從你們一位考古學者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一樣的狂熱,一樣的執著,是他改變了我的想法。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距離最近的星體。
在我們的時代,它曾經離地球更近。
用你們的距離單位來計算,是十八萬兩千三百公裏。
如此近的距離對地球氣候和生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但我們的文明就誕生於這樣的自然環境,早已經適應了。
通過研究曆史,我們得知上兩代文明已經離開了地球,前往宇宙深空,也意識到這是文明必然的發展方向。
於是,我們計劃將月球改造成一艘巨型的天然太空堡壘,乘坐它進行星際遠航。
但是,隨著生命形態的進化,利用月球遠行已經沒有必要了。
考慮到地球的下一代文明同樣也離不開月球,而且還要經曆我們這樣艱難曲折的進化曆程。
於是,我們修改了計劃,改造月球上的24處氦三提煉基地,用低級的核聚變技術就地取材,產生持續的巨大推力,最終將月球推到了38萬km的軌道上。
改善了地球的氣候環境。
後來又經過幾次軌道修正,使其公轉速度和地球自轉速度保持精準的同步,這也是你們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麵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往往當意識到自己的天真和幼稚的時候,你已經遲了。
相信你們會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麽包括我們在內的三代文明,最後都選擇要離開母星,飛往宇宙的深處呢?
這其實是你們宇宙學和生命科學還處於初級階段的必然困惑。
地球是我們的誕生搖籃,但對於整個宇宙來說,它隻是一輛單薄脆弱的嬰兒車,而不是可以在殘酷宇宙裏自由來去的戰車。
文明的發展必然會經曆人口爆發增長,耗盡母性資源,不得不走出去開辟新家園的過程。
漸漸會發現,地球孕育出的生命形態根本無法在宇宙裏縱橫馳騁,永生不滅,必須要做出改變,永遠隻有適應自然,不要試圖去改變甚至征服自然,因為那是不可能的。
大自然可以用時間這個宇宙中最殘酷的武器恢複一切的創傷和改變。
但是生命和文明沒有,我們的文明主體目前位於距離太陽係270光年外一顆中子星附近的空間裏。
而我隻是一名考古學者,一段被發射回太陽係的帶有意識的能量體,作為同是太陽係所孕育出來的文明。
我可以給你們一些提示,希望能夠幫助你們的文明度過這場災難,雖然這違背我們文明的道德標準,也違反泛宇宙生存的意識形態。
可我從你們一位考古學者的身上看到了曾經的自己,一樣的狂熱,一樣的執著,是他改變了我的想法。
月球作為地球的衛星,距離最近的星體。
在我們的時代,它曾經離地球更近。
用你們的距離單位來計算,是十八萬兩千三百公裏。
如此近的距離對地球氣候和生態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但我們的文明就誕生於這樣的自然環境,早已經適應了。
通過研究曆史,我們得知上兩代文明已經離開了地球,前往宇宙深空,也意識到這是文明必然的發展方向。
於是,我們計劃將月球改造成一艘巨型的天然太空堡壘,乘坐它進行星際遠航。
但是,隨著生命形態的進化,利用月球遠行已經沒有必要了。
考慮到地球的下一代文明同樣也離不開月球,而且還要經曆我們這樣艱難曲折的進化曆程。
於是,我們修改了計劃,改造月球上的24處氦三提煉基地,用低級的核聚變技術就地取材,產生持續的巨大推力,最終將月球推到了38萬km的軌道上。
改善了地球的氣候環境。
後來又經過幾次軌道修正,使其公轉速度和地球自轉速度保持精準的同步,這也是你們永遠看不到月球背麵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