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六安縣(3/5)
又一童子執三竹籃而入。
“一願天下和平安定,二願犢州豐收依舊,三願百姓安居樂業。”夏籲孜將稻惠分別放入竹籃。
“此三願,萬物和息,均可真成。”
-
秋收冬藏,大雁南飛。宴會過後縣府裏又清冷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每年宴堂擺宴慶雨之時,聚四方之士,把酒言歡,其樂融融。或為天下蒼生聊表願景,或為黎民百姓再續手足之情。
人之初,性本善。
夏籲孜不會不記得,三年前穀稅洪災的時候,安州雨下,柳絮飄搖人也如浮萍,冷暖不自知。
“桑梓~如淑蘭~兮~,南望~漂荻扶~再釋~”窗外是微風徐徐,天高雲淡,清澈的歌聲緩緩響起,引人遐思。是悵是愁是歸去,坐在案幾之上,夏籲孜思緒飄蕩,歌喉韻律比起宮廷宴樂多了份質樸自然,比起民間技樂更多的典雅。
“洛水~霧隙,遊子~不渡河橋溪,怎入此~逍遙界地?”
“大人。”下人輕聲稟報,無意打擾夏籲孜開腔,“白公子來訪。”
“時~予人去~不見人跡兮~,楓落~幾度~又~被風吹去。”
白祈辭到縣府之時,就聽到這唱詞。立在庭院裏,蘭花開的時節尚早,但是菊花倒是有三兩朵正開著,早春安州遍地的蘭花如今也隻是一捧綠草如茵罷了。
“公子隨我來。”
入這書房,被下人領著坐下,見夏籲孜坐在案幾仰聲吟唱,風未動,他的眼也寂靜著從窗外回來,親手沏茶,口中曲調未停又染上一縷茶香。
“故去~忽自~初來寺~,墨~發飄飄~兮~,與君~初相識……”
與君初相識。
白祈辭想起了自己初見夏籲孜的時候,也是如今日一般穿著官服唱著詞曲。
曲中人非他,甚至非人,而這一別永別不得歸的愁緒讓他默然。夏籲孜口中的思鄉曲並不應景,今日是為離去,我本不思鄉,也不傷懷。
“……既非~已然如此~,不若~再斟酒~醉一壺,清~茶淡飯而已。”
一曲終了,夏籲孜又恢複那溫潤如玉的模樣。
“阿辭來了。”夏籲孜將沏好的茶遞與白祈辭,“今日醫館不忙嗎?書院倒是歇息了,有空來我這轉。宴會不來,宴後來。”
“桑梓如淑蘭兮,夏大人唱的好。”白祈辭接過夏籲孜的茶,答非所問。
“哼。”夏籲孜嗤笑,“是曲子好,不是我唱的好。”
“夏大人謙虛了。元安先生的曲寫的是好,然而孔西門之變遠戍邊疆,到底是多了些幽怨,少了些氣度。”
“好啊,祈辭。要是讓謝潦他老人家知道了不知做何感想,這元安的名字還不得讓給你才是。”夏籲孜對著無厘頭的言論頗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
謝潦,字亭常,號元安。年少成名,其文詩詞曲堪為一絕,一朝中舉,被先帝重用,少年恣意張揚其前途不可限量。然孔西門之變忤逆之罪遠戍邊疆,有人說未定死罪是先帝不舍人才,然新帝登基三年也未見得謝潦被召回朝廷。說謝潦老,其實還未滿四十,然而其跌宕起伏卻更催人老。
白祈辭不置可否,微抿茶一口,“夏大人的茶沏得也好。”
“哈哈……”夏籲孜是笑了,“和著今天來這就是為了恭維我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願天下和平安定,二願犢州豐收依舊,三願百姓安居樂業。”夏籲孜將稻惠分別放入竹籃。
“此三願,萬物和息,均可真成。”
-
秋收冬藏,大雁南飛。宴會過後縣府裏又清冷了,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每年宴堂擺宴慶雨之時,聚四方之士,把酒言歡,其樂融融。或為天下蒼生聊表願景,或為黎民百姓再續手足之情。
人之初,性本善。
夏籲孜不會不記得,三年前穀稅洪災的時候,安州雨下,柳絮飄搖人也如浮萍,冷暖不自知。
“桑梓~如淑蘭~兮~,南望~漂荻扶~再釋~”窗外是微風徐徐,天高雲淡,清澈的歌聲緩緩響起,引人遐思。是悵是愁是歸去,坐在案幾之上,夏籲孜思緒飄蕩,歌喉韻律比起宮廷宴樂多了份質樸自然,比起民間技樂更多的典雅。
“洛水~霧隙,遊子~不渡河橋溪,怎入此~逍遙界地?”
“大人。”下人輕聲稟報,無意打擾夏籲孜開腔,“白公子來訪。”
“時~予人去~不見人跡兮~,楓落~幾度~又~被風吹去。”
白祈辭到縣府之時,就聽到這唱詞。立在庭院裏,蘭花開的時節尚早,但是菊花倒是有三兩朵正開著,早春安州遍地的蘭花如今也隻是一捧綠草如茵罷了。
“公子隨我來。”
入這書房,被下人領著坐下,見夏籲孜坐在案幾仰聲吟唱,風未動,他的眼也寂靜著從窗外回來,親手沏茶,口中曲調未停又染上一縷茶香。
“故去~忽自~初來寺~,墨~發飄飄~兮~,與君~初相識……”
與君初相識。
白祈辭想起了自己初見夏籲孜的時候,也是如今日一般穿著官服唱著詞曲。
曲中人非他,甚至非人,而這一別永別不得歸的愁緒讓他默然。夏籲孜口中的思鄉曲並不應景,今日是為離去,我本不思鄉,也不傷懷。
“……既非~已然如此~,不若~再斟酒~醉一壺,清~茶淡飯而已。”
一曲終了,夏籲孜又恢複那溫潤如玉的模樣。
“阿辭來了。”夏籲孜將沏好的茶遞與白祈辭,“今日醫館不忙嗎?書院倒是歇息了,有空來我這轉。宴會不來,宴後來。”
“桑梓如淑蘭兮,夏大人唱的好。”白祈辭接過夏籲孜的茶,答非所問。
“哼。”夏籲孜嗤笑,“是曲子好,不是我唱的好。”
“夏大人謙虛了。元安先生的曲寫的是好,然而孔西門之變遠戍邊疆,到底是多了些幽怨,少了些氣度。”
“好啊,祈辭。要是讓謝潦他老人家知道了不知做何感想,這元安的名字還不得讓給你才是。”夏籲孜對著無厘頭的言論頗有些幸災樂禍的意思。
謝潦,字亭常,號元安。年少成名,其文詩詞曲堪為一絕,一朝中舉,被先帝重用,少年恣意張揚其前途不可限量。然孔西門之變忤逆之罪遠戍邊疆,有人說未定死罪是先帝不舍人才,然新帝登基三年也未見得謝潦被召回朝廷。說謝潦老,其實還未滿四十,然而其跌宕起伏卻更催人老。
白祈辭不置可否,微抿茶一口,“夏大人的茶沏得也好。”
“哈哈……”夏籲孜是笑了,“和著今天來這就是為了恭維我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