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白眼觀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4章 大雄寶殿(1/5)

“你們今年多大了?”白祈辭開口問道。
“回先生。思歡今年十三歲,阿栗秋末就滿十歲了,偌兒妹妹十一歲了。”陳連答道。
按照往常,一篇幾百餘字的文章,先生不會這麽快就要求倒背如流。今日卻是將他們全罰去抄寫了。
鳴一和尚說先生要去京都了,離開安州,這樣以後先生大概也不會給我們講課了吧。
“西詢街陳先生前些日子來忽覺寺講學,你們有空去拜會拜會,攜上幾簇菊花桂花去走動走動。”
“那個糟老頭子?拜會他?怕是見到錢步子都邁不開了,到時候別再弄個《道德經》是佛家著作說出去笑掉大牙!”許栗撇嘴,語氣憤懣。
-
祈福日前兩日,陳熙來忽覺寺上香,走錯了地兒。本來去的主殿,偏偏來了偏殿。也不知是喝了多少酒,還來求個平安,一醉之下,操了白祈辭的書冊滔滔不絕。
陳熙照著書冊子翻到一句念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酒氣八分,坐在白祈辭的桌案上搖搖欲墜。白祈辭不言語,席下一眾子弟忿忿不平,卻也怒而不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著,陳熙回頭看向白祈辭一把攬住他的肩膀,用力拍了兩下,“不錯!道法自然,善惡有報,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道德經可入佛家門。哈哈哈……”陳熙將書冊丟入白祈辭懷中,瘋瘋癲癲地走了,就像來時一般欠揍。
許栗不爽陳熙潑灑打滾,沒個正經樣。而且這句“道德經可入佛家門”著實更讓他反感。佛道本非一家,佛家重輪回,道門講長生。後來聽攤子上的店小二八卦才知道,陳熙輸了酒錢,去忽覺寺拜個好運說是穩賺不賠,許栗恨不得綁了他揍上個七七四十九頓。
-
“阿栗。百家經典皆是前輩心血,來來往往,多少都有融匯之處。”陳連打斷許栗的話,“你也別太往心裏去。”
“是是是,陳思歡同學,你們八百年前是一家。你給他說話。”許栗翻了個白眼。
同為陳姓,陳連倒不知道自己和陳熙有什麽親戚關係。據說陳熙是揚州人,常年經商,家道中落,兩年前跑到安州躲債了。一個地主買了陳熙的《揚州塔》,便把這筆錢給了他的債主,說是債務兩清,那些仇家也就揍了他一頓就沒再看著過了。
陳連日日吹水說那幅《揚州塔》便宜了那地主,買就買了,自己還分文花不得。
陳連卻是本地人,祖上開國時是功臣,功成名退,回老家安州分了幾畝田地。曾祖父進士中了舉人,到後麵衣錦還鄉就在安州紮根了。
揚州離安州挺遠,而且大啟不少陳姓家族。要真去尋個明白恐怕真得往上挖個八百年族譜來才是。
“先生要參加明年的會試?要去京都的話,先生還會回來嗎……”宋偌之頓了頓,壓低了聲音,“您是不是要把我們甩給陳先生……然後……然後就不回來了?”
宋偌之抬眼看著白祈辭,今日先生沒有要講學的意思,還和他們一直說些有的沒的,像是告別似的,宋偌之不那麽開心,整個忽覺寺的學生也都不會開心。
“陳先生的見識不錯,畫也好。”白祈辭淡淡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