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榜下捉婿,腹黑夫君美如花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20章 文會專班(2/2)

崔容時緩慢起身,恭敬作揖,激動的說:“官家所需就是臣之所向,隻要能報官家黃金台上意,臣願提攜玉龍為君死。”
仁宗聽的順耳極了,看看他相中的人,嘴一份,手一份,哪哪都順眼。
不過他還是試探的問道:“太子的事你可知道?”
崔容時坦率的回複:“昨日祖父已經與臣說了。”
仁宗欣賞他這份直率,倘若他敢說不知道,那就是欺君罔上。
“說說你是怎麽看的?”
“臣以為愛人不仁,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遇事不能怨天尤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仁宗的麵上看不出喜怒,他平靜的說:“《孟子》這段話是讓人遇事自省,多從自身找原因,你覺原因出在誰身上?”
昨日那麽多大臣反對他,就好像他是個多疑的暴君一樣,惹得他心裏非常不舒服。
崔容時:“原因在誰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反應和應對。”這個理念得益於趙晚晴的提醒,有時候官家要的不是答案,而是態度。
其實他這句話與太子太傅說的不盡相同,隻不過他前麵的話說的仁宗心裏十分舒坦。可不就是這麽回事,昨日在大殿上他並沒有說什麽,反而太子帶著一群人下跪,搞得像他真要處置誰一樣,是太子的過激反應刺激了他。
仁宗昨晚靜思,其實他也不相信這個事會是太子做的,隻不過被架上去下不來而已,造成這個局麵能怪誰!
與崔容時聊完,他覺得內心舒暢了不少,他怎麽會錯,錯的是兒子和大臣都不相信他。心情好了,辦公的效率也提高了,他讓劉公公將其他官員一並叫了進來。
劉公公笑著應下,心裏暗想怪不得每次雙喜都誇崔翰林,確實是個會察言觀色的,居然三兩句就把官家哄好了,以後他也得多敬著。
待剩餘九位官員進殿後,仁宗看到打頭英姿勃發的四個青年人,心裏很滿意。培養人就得可順眼的來,誰願意天天跟老臣們打禪語,說一句藏半句,一點朝氣沒有。
“爾等都是我欽點的進士,如今朕要征天下文藝之英,集於汴京,選賢才以著《開越大典》,你們也將任校驗官和謄錄官。願你們不負朕之期望,躬身著典,為這盛世之舉添磚加瓦。”
所有人誌得意滿,他們多數人自科考後再未得見天顏,今日能被官家親自提點,是光宗耀祖的事,哪敢有半點含糊。
仁宗繼續說道:“朕特立文會專班,你們九人自今日起歸崔翰林管轄,負責文會組織事宜,朕會根據你們的表現再決定修撰大典的職責分工,眾卿意下如何?”
崔容時已提至從四品翰林院侍讀學士,無論是學問還是官職都在他們之上,如今更有官家力挺,他們自然是要好好配合。
“臣等遵旨,必不負聖望。”
仁宗滿意的點頭,老人不好用,他就啟用新人,看誰還敢拉幫結夥。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