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榜下捉婿,腹黑夫君美如花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22章 破釜沉舟(1/2)

崔容時疲憊地拖著重傷未愈的身體回到府中,剛落轎就有小廝前來通報。
“二爺,崔太尉已在玉清築等候多時。”
今日之事滿朝皆知,崔太尉對孫子自然放心不下,又不願孫子傷病來回顛簸,晚膳後就到玉清築等崔容時散值回府。
趙晚晴為崔太傅奉上一杯菊花茶,“祖父,菊花茶清肝明目,最適合睡前飲用,您嚐嚐。”
崔太尉憂心忡忡的說:“容時在文會一事上受到不小的阻力,我雖不是文官,也知道其中艱難,恐怕籌備不會順利。”
崔家以往隻有武將,子孫們遇到困難他多少都能幫忙,但是翰林院和禮部他伸不進去手,也不知道從何下手。
他清楚的知道,隨著大越朝國泰民安,重文輕武已成事實。崔容時是後輩中最優秀的子弟,也是引領崔家再上一層的關鍵。文會和著典將是他仕途上重要的一道關卡,但他卻幫不上忙,難免焦慮。
趙晚晴幹淨利落的問:“祖父,夫君籌備文會最大的阻力是什麽?”
“是人,之前顧尚書邀請的多是世家子弟,並非士林名流,有真才實學的人不多。但距離文會不過月餘,重新邀請人恐怕來不及,而且這些世家也不是崔家能得罪起的,想要有所建樹著實不易。”
“既然需要的是學識淵博之人,那就必須擴大範圍,很多大儒並不在朝,而在民間。像世家中,家學深厚的清流世家有曲阜文氏、清河陸氏、琅琊王氏、江陵阿周氏,頂級書院有國子監和白鹿書院。在參會人員邀請上,若是謀劃得當,尚有機會。”
崔太尉頓時來了精神,“你再與我細說。”
“各家氏族在汴京都有盤根錯節的關係,文氏有文熙城,陸氏是我外祖家,應該近日就到,王氏離汴京不遠,阿周氏是太子妃的外祖家,想必問題也不大。至於大儒,國子監有官家在自不用多說,白鹿書院現任山長出身文家,孫先生和馮先生也都與白鹿書院有千絲萬縷的聯係,認識的名士應當不少,現在最困難的反而是如何讓這些名士在一個月內到達。”
崔太尉顯然忽略了家中還有兩位大儒,趕緊讓趙晚晴將兩位先生請了進來。
崔容時進入正廳時,兩位先生也剛到。
他深深行禮,嗓音沙啞的說道:“容時慚愧,讓祖父和兩個先生擔心了。”
崔太尉心疼的扶起他,“都是自家人,不要說見外的話,我們知你遇到難事,怎會袖手旁觀。”
孫元苑對自己的得意門生關心備至:“傷成這個樣還到處走什麽,這些朝廷命官正事不幹,慣會折騰人。”
崔太尉作為頂級朝廷命官,忍不住輕咳兩聲。
馮淑慎瞪了孫元苑一眼,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她柔聲勸慰道:“鴉雀成群,孤鷹在天,有人將你視作眼中釘在所難免。晚晴說你急缺飽讀詩書的文人,父親生前有很多學生,我可以去信詢問一番。”
孫元苑也趕緊說:“我遊曆時也認識不少博聞強記的學者,十幾人肯定是有的。”
趙晚晴補充道:“我外祖家才學不錯的子弟也都來了,聽表哥說能有二十餘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