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敲定會程(1/2)
一是將文會場地遷至江陵府,由江陵府府尹協助文會專班舉辦;二是變更文會選人製度,原應邀人和舉人以上身份的人均可參與文會初選,朝廷將從中選取兩千人參與文會,最終遴選一千人參與《開越大典》的編纂。三是任命陳有賓先生和孫元苑先生為初選主考官,翰林院和禮部負責組織考試和維護秩序。
眾大臣聽後嘩然,這完全顛覆了前期的安排,他們努力為自家子弟爭取的名額很有可能作廢。
宰相率先提出疑問:“文會是天下學子的盛事,若不限製名額恐怕會出現萬人參會的狀況,就算是經年籌備科考、招待外賓的汴京城客棧容客量也隻有五千人,江陵府沒有組織經驗,難免考慮不周。如果住宿、飲食準備不妥當,恐怕要寒了學者的心,如果舉全城之力開設客棧但後續無人使用豈不勞民傷財,還望官家三思。”
宰相提出的問題確實合情合理,江陵府雖然富庶,但論接待賓客的經驗必然不會有汴京城豐富,連汴京城都未必能承載下的人數怎能讓一個府城月餘就準備出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實則宰相有私心,他和他的小團夥推舉了近百人參加文會,如果這些人選舉不上他也難以交代,而且這些人大概率會擇優入朝,不亞於一次科舉考試,他們自然要先占先機。
各位官員紛紛附和,七嘴八舌的提出反對意見。他們中,有的官員暗自承辦了客棧,有的官員特意新開設酒樓,有的官員甚至承包下了所有車馬生意,就為了在文會的時候狠賺一筆,如果文會遷址將對他們帶來巨額損失。
朱太傅也進言:“啟稟官家,臣對兩個初選主考官有意見。這兩人都是白身,沒有監考的經驗,國子監陳有賓尚有名聲在外,孫元苑是誰臣都沒聽過,臣以為難以服眾。”
以仁宗的經驗,隻要侵害了官員們的利益,反對聲音不會小,但也沒想到會遭到文臣的群起攻之。
如今朝堂儼然分為兩列,一列是義憤填膺的文官,一列是事不關己的武官。
為什麽武官不關心呢?他們大多喜歡田產,經營硬通貨,客棧、酒樓這種附庸風雅的事他們真不擅長。既然沒有利益衝突,就沒什麽好爭辯的。
仁宗點了殿前都指揮使,“穆愛卿,你有什麽想法?”
殿前都指揮使回稟道:“官家去哪,臣就負責在哪保證官家出行安全,其他事情不在臣的考慮範圍內。”
“衛上將軍有何想法?”
“官家既已決定,必是做了萬全準備,臣無想法,但聽差遣。”
仁宗麵上疑惑,“朝堂上的都是我大越的肱骨之臣,諸位愛卿言辭激烈,究竟是公心多還是私心多呢?”
提意見的官員均跪下,爭先恐後的表態:“臣等都是為了社稷著想,不敢有半點私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眾大臣聽後嘩然,這完全顛覆了前期的安排,他們努力為自家子弟爭取的名額很有可能作廢。
宰相率先提出疑問:“文會是天下學子的盛事,若不限製名額恐怕會出現萬人參會的狀況,就算是經年籌備科考、招待外賓的汴京城客棧容客量也隻有五千人,江陵府沒有組織經驗,難免考慮不周。如果住宿、飲食準備不妥當,恐怕要寒了學者的心,如果舉全城之力開設客棧但後續無人使用豈不勞民傷財,還望官家三思。”
宰相提出的問題確實合情合理,江陵府雖然富庶,但論接待賓客的經驗必然不會有汴京城豐富,連汴京城都未必能承載下的人數怎能讓一個府城月餘就準備出來,簡直是天方夜譚。
實則宰相有私心,他和他的小團夥推舉了近百人參加文會,如果這些人選舉不上他也難以交代,而且這些人大概率會擇優入朝,不亞於一次科舉考試,他們自然要先占先機。
各位官員紛紛附和,七嘴八舌的提出反對意見。他們中,有的官員暗自承辦了客棧,有的官員特意新開設酒樓,有的官員甚至承包下了所有車馬生意,就為了在文會的時候狠賺一筆,如果文會遷址將對他們帶來巨額損失。
朱太傅也進言:“啟稟官家,臣對兩個初選主考官有意見。這兩人都是白身,沒有監考的經驗,國子監陳有賓尚有名聲在外,孫元苑是誰臣都沒聽過,臣以為難以服眾。”
以仁宗的經驗,隻要侵害了官員們的利益,反對聲音不會小,但也沒想到會遭到文臣的群起攻之。
如今朝堂儼然分為兩列,一列是義憤填膺的文官,一列是事不關己的武官。
為什麽武官不關心呢?他們大多喜歡田產,經營硬通貨,客棧、酒樓這種附庸風雅的事他們真不擅長。既然沒有利益衝突,就沒什麽好爭辯的。
仁宗點了殿前都指揮使,“穆愛卿,你有什麽想法?”
殿前都指揮使回稟道:“官家去哪,臣就負責在哪保證官家出行安全,其他事情不在臣的考慮範圍內。”
“衛上將軍有何想法?”
“官家既已決定,必是做了萬全準備,臣無想法,但聽差遣。”
仁宗麵上疑惑,“朝堂上的都是我大越的肱骨之臣,諸位愛卿言辭激烈,究竟是公心多還是私心多呢?”
提意見的官員均跪下,爭先恐後的表態:“臣等都是為了社稷著想,不敢有半點私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