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土窯洞(2/2)
周長安將獨居可能產生的不好後果點出來,就已經算有心了。
秦寒舒回去後,趙茹先就湊上來道:“寒舒,等宿舍修好了,我們住一個窯,好嗎?”
趙茹想跟秦寒舒一起住,不光是因為跟秦寒舒熟些,更重要的是她發現秦寒舒看著嬌弱,實際上比她可強多了。
生活中難免會有些重活,她自己怎麽應付得來?而張抗美一看就是不好相處的人。
張瑤看著也挺能幹,就是感覺條件不太好,住一塊的話可能會被占便宜。
算來算去,就秦寒舒最合適。
誰知,秦寒舒道:“我已經跟支書說好了,自己出錢箍一孔窯,自己住。”
秦寒舒的話,讓張抗美和張瑤都停住了手上的活,看了過來。
秦寒舒道:“也不光是我,還有馬朝陽。”
張抗美擰著眉道:“讓你們下鄉是來幫助農村建設的,又不是來享福的,你們倒好,還搞特殊。”
秦寒舒當沒聽見。
張瑤若有所思,沒說什麽。
趙茹是最失望的,“啊......那我怎麽辦?你就這麽拋下我了?”
一路走來,趙茹的行事作風秦寒舒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就是一個覺得自己弱,什麽都想靠別人的人。
她想跟自己住的那點小心思,都明晃晃擺在臉上了。
秦寒舒皺眉道:“什麽叫拋下你了?我又不是你媽。”
張抗美也一本正經接話道:“就是啊,她又不是你媽,你用詞不當!”
張瑤忍不住抿了抿嘴角,不過很快背過身去。
趙茹一滯,臉上攢出來的可憐表情瞬間僵住,顯得有些扭曲。
心裏對秦寒舒的那點親近之意,瞬間就消失了。
***
窯洞分很多種,從建造方式上來說有三種,一種是直接在山壁上挖洞,一種是在平地上用土坯建,還可以往地下挖。
給知青們建的,肯定是成本最低的從山壁上挖洞,也就是俗稱的土窯洞。
好灣村幾乎大半的人家是住的土窯洞。
土窯洞雖然冬暖夏涼,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例如不通風,光線不好,夏天潮得很,容易生跳蚤之類的小蟲子。
更重要的是,土窯洞有坍塌的風險,從前不是沒有出現過塌死人的事情。
家裏條件隻要好一些,都會選擇在平地上箍窯。
條件更好的,是建磚瓦房。
比如周支書家,住的就是寬敞明亮的五間磚瓦房。
不過整個好灣村大隊近兩百戶人家,住得起磚瓦房的,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秦寒舒和馬朝陽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不要太過高調,建跟知青宿舍一樣的土窯洞就行。
宿舍建著,新來的知青們也不能幹等,很快就參與到農業勞動中去了。
不過這會正值秋收前的平靜,農活相對較少,每天上工五六個小時就行,分配給新知青的也都是輕鬆的活計,大家還能應付。
而距離好灣村大隊六十裏路的光明農場,裏麵新來的兵團知青,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
跟插隊的知青比起來,兵團知青雖然每個月有31塊工資,不用擔心工分問題,但勞動強度卻是插隊知青遠遠不及的。
兵團管理嚴格,不存在偷懶逃避勞動的行為。
前天從首都新來的一批知青,才經曆了僅僅兩天勞動,就中暑倒下了三個。
其中一個就是胡文文。
醫務室裏,躺了半個小時的胡文文終於悠悠轉醒。
她先是驚恐又茫然地環顧了一會。
接著,麵色大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秦寒舒回去後,趙茹先就湊上來道:“寒舒,等宿舍修好了,我們住一個窯,好嗎?”
趙茹想跟秦寒舒一起住,不光是因為跟秦寒舒熟些,更重要的是她發現秦寒舒看著嬌弱,實際上比她可強多了。
生活中難免會有些重活,她自己怎麽應付得來?而張抗美一看就是不好相處的人。
張瑤看著也挺能幹,就是感覺條件不太好,住一塊的話可能會被占便宜。
算來算去,就秦寒舒最合適。
誰知,秦寒舒道:“我已經跟支書說好了,自己出錢箍一孔窯,自己住。”
秦寒舒的話,讓張抗美和張瑤都停住了手上的活,看了過來。
秦寒舒道:“也不光是我,還有馬朝陽。”
張抗美擰著眉道:“讓你們下鄉是來幫助農村建設的,又不是來享福的,你們倒好,還搞特殊。”
秦寒舒當沒聽見。
張瑤若有所思,沒說什麽。
趙茹是最失望的,“啊......那我怎麽辦?你就這麽拋下我了?”
一路走來,趙茹的行事作風秦寒舒也有了基本的了解,就是一個覺得自己弱,什麽都想靠別人的人。
她想跟自己住的那點小心思,都明晃晃擺在臉上了。
秦寒舒皺眉道:“什麽叫拋下你了?我又不是你媽。”
張抗美也一本正經接話道:“就是啊,她又不是你媽,你用詞不當!”
張瑤忍不住抿了抿嘴角,不過很快背過身去。
趙茹一滯,臉上攢出來的可憐表情瞬間僵住,顯得有些扭曲。
心裏對秦寒舒的那點親近之意,瞬間就消失了。
***
窯洞分很多種,從建造方式上來說有三種,一種是直接在山壁上挖洞,一種是在平地上用土坯建,還可以往地下挖。
給知青們建的,肯定是成本最低的從山壁上挖洞,也就是俗稱的土窯洞。
好灣村幾乎大半的人家是住的土窯洞。
土窯洞雖然冬暖夏涼,但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例如不通風,光線不好,夏天潮得很,容易生跳蚤之類的小蟲子。
更重要的是,土窯洞有坍塌的風險,從前不是沒有出現過塌死人的事情。
家裏條件隻要好一些,都會選擇在平地上箍窯。
條件更好的,是建磚瓦房。
比如周支書家,住的就是寬敞明亮的五間磚瓦房。
不過整個好灣村大隊近兩百戶人家,住得起磚瓦房的,一隻手都數得過來。
秦寒舒和馬朝陽商量了一下,決定還是不要太過高調,建跟知青宿舍一樣的土窯洞就行。
宿舍建著,新來的知青們也不能幹等,很快就參與到農業勞動中去了。
不過這會正值秋收前的平靜,農活相對較少,每天上工五六個小時就行,分配給新知青的也都是輕鬆的活計,大家還能應付。
而距離好灣村大隊六十裏路的光明農場,裏麵新來的兵團知青,日子就沒那麽好過了。
跟插隊的知青比起來,兵團知青雖然每個月有31塊工資,不用擔心工分問題,但勞動強度卻是插隊知青遠遠不及的。
兵團管理嚴格,不存在偷懶逃避勞動的行為。
前天從首都新來的一批知青,才經曆了僅僅兩天勞動,就中暑倒下了三個。
其中一個就是胡文文。
醫務室裏,躺了半個小時的胡文文終於悠悠轉醒。
她先是驚恐又茫然地環顧了一會。
接著,麵色大喜。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