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赴會咒水之難(1/2)
“哦,你這名使臣要比之前那名客氣很多啊,進來之前還知道先給朕行禮。”
朱由慶坐在主位上,兩旁站滿了文臣武將,仿佛將這個小小草廬當成了真正朝廷。
“陛下,之前的那名小臣不懂事,大王已經處罰他了。”
“怎麽處罰的?是不是殺了?”朱由慶饒有興趣的追問。
“是。”
緬臣帶著恐懼的聲音回答說道。
他不知道朱由慶是怎麽猜到的,但他卻猜的極準。
聽到緬臣的肯定回答,朱由慶朝旁邊的沐天波和馬吉翔看了一眼,兩人渾身一顫。
陛下果真猜準了,他說過這名緬臣死定了,沒想到真的死了。
這世上難道真有未卜先知之人?
這也太恐怖了。
“緬臣,不知你此次過來見朕是有何事?”
“回陛下的話,小臣這次過來是傳達大王口諭的,大王說讓您明日渡河,同飲咒水,共結永不背叛盟約。”
緬臣說完這句話,沐天波的身體又是一抖。
陛下說中了,他又說中了。
緬王果然要他們渡河同飲咒水。
戰栗之後就是無窮無盡的憤怒。
沐天波隻感覺胸膛處有一口火無處發泄。
這緬王簡直膽大包天,真的想要害死他們。
給了沐天波一個鎮定的眼神,朱由慶裝作驚喜的問道“真的?你們大王真的肯讓我們渡河了嗎?這實在太好了。”
看到僅一個渡河就讓朱由榔如此高興,緬臣心中充滿了鄙夷,但臉上卻不敢露出絲毫不敬。
“回陛下,是的,大王說讓你們明日渡河。”
“好,你回去告訴緬王,就說朕知道了。朕保證明日會去河邊。”
“是,皇帝陛下,那小臣就回去了。”
等緬臣走後,其餘文武大臣開始立即勸諫起來。
“陛下,您不能去啊,這緬王一看就是不懷好意,如果您去了,恐怕生變啊。”
“是啊陛下,還是讓臣等去吧,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陛下應保重龍體為重。”
“臣等願為陛下分憂,還請陛下明日不要去河邊。”
文臣武將幾乎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但出人意料的沐天波並沒有跪下勸諫。
因為這是朱由慶早就跟他商量好了的。
“諸位臣工,朕有不得不去的理由,而且此次前去也是太祖他老人家給朕的指示。”
提到太祖,這些大臣們就都不說話了。
現在營地內早就傳遍了太祖顯靈指點朱由榔的消息。
他們可以懷疑任何人,卻唯獨不能去懷疑太祖。
他老人家能開局一個碗打下這偌大的大明江山,當初的困難程度可比現在要危險多了。
有了他老人家的指點,說不定陛下這次還能真的轉危為安。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這些大臣們還是紛紛自薦想要跟隨。
他們寧可跟著皇帝去麵臨危險,也不願意躲在後方當一個懦夫。
朱由慶自然是揮手全部答應。
正好借著這次機會讓他們看看重火器的威力,這也算是為以後鋪路了。
大明的火器發展的並不順利,後麵幾代皇帝都不在乎,認為這又花錢又沒有什麽效果,遠不如刀槍來的實在。
現在朱由慶就是要改變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從原本的固定思維中解放出來,以後的戰場將會是火器的天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朱由慶坐在主位上,兩旁站滿了文臣武將,仿佛將這個小小草廬當成了真正朝廷。
“陛下,之前的那名小臣不懂事,大王已經處罰他了。”
“怎麽處罰的?是不是殺了?”朱由慶饒有興趣的追問。
“是。”
緬臣帶著恐懼的聲音回答說道。
他不知道朱由慶是怎麽猜到的,但他卻猜的極準。
聽到緬臣的肯定回答,朱由慶朝旁邊的沐天波和馬吉翔看了一眼,兩人渾身一顫。
陛下果真猜準了,他說過這名緬臣死定了,沒想到真的死了。
這世上難道真有未卜先知之人?
這也太恐怖了。
“緬臣,不知你此次過來見朕是有何事?”
“回陛下的話,小臣這次過來是傳達大王口諭的,大王說讓您明日渡河,同飲咒水,共結永不背叛盟約。”
緬臣說完這句話,沐天波的身體又是一抖。
陛下說中了,他又說中了。
緬王果然要他們渡河同飲咒水。
戰栗之後就是無窮無盡的憤怒。
沐天波隻感覺胸膛處有一口火無處發泄。
這緬王簡直膽大包天,真的想要害死他們。
給了沐天波一個鎮定的眼神,朱由慶裝作驚喜的問道“真的?你們大王真的肯讓我們渡河了嗎?這實在太好了。”
看到僅一個渡河就讓朱由榔如此高興,緬臣心中充滿了鄙夷,但臉上卻不敢露出絲毫不敬。
“回陛下,是的,大王說讓你們明日渡河。”
“好,你回去告訴緬王,就說朕知道了。朕保證明日會去河邊。”
“是,皇帝陛下,那小臣就回去了。”
等緬臣走後,其餘文武大臣開始立即勸諫起來。
“陛下,您不能去啊,這緬王一看就是不懷好意,如果您去了,恐怕生變啊。”
“是啊陛下,還是讓臣等去吧,千金之子不坐垂堂,陛下應保重龍體為重。”
“臣等願為陛下分憂,還請陛下明日不要去河邊。”
文臣武將幾乎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但出人意料的沐天波並沒有跪下勸諫。
因為這是朱由慶早就跟他商量好了的。
“諸位臣工,朕有不得不去的理由,而且此次前去也是太祖他老人家給朕的指示。”
提到太祖,這些大臣們就都不說話了。
現在營地內早就傳遍了太祖顯靈指點朱由榔的消息。
他們可以懷疑任何人,卻唯獨不能去懷疑太祖。
他老人家能開局一個碗打下這偌大的大明江山,當初的困難程度可比現在要危險多了。
有了他老人家的指點,說不定陛下這次還能真的轉危為安。
不過為了以防萬一,這些大臣們還是紛紛自薦想要跟隨。
他們寧可跟著皇帝去麵臨危險,也不願意躲在後方當一個懦夫。
朱由慶自然是揮手全部答應。
正好借著這次機會讓他們看看重火器的威力,這也算是為以後鋪路了。
大明的火器發展的並不順利,後麵幾代皇帝都不在乎,認為這又花錢又沒有什麽效果,遠不如刀槍來的實在。
現在朱由慶就是要改變他們的想法,讓他們從原本的固定思維中解放出來,以後的戰場將會是火器的天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