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少年(1/5)
1
從林家灣到仙橋中學,大約有七百五十米,被仙橋河、一棵古楓樹均分為三段路。古楓在對麵村莊的村口,相鄰公路。
林山遠一、二年級的耕讀小學,在對麵村莊。
從三年級起,林山遠開始在仙橋小學上學。學校的大門門匾,隻寫著“仙、橋、初、級、中、學”六個大字,沒有小學的標識,小學是附屬於中學的。
小學隻招收仙橋大隊的學生,中學卻招收五個大隊的學生。小學三到五年級各設一個班,初中一到三年級各設兩個班。由此可以推知,超過一半的小學畢業生並沒有升上初中。
初一時,林山遠擔任一班的班長。開學一周後,班裏轉學過來一位同學,居然是江水遙。班主任居然將江水遙安插在林山遠背後的一張桌子,一切如此巧合。
從江水遙被班主任帶到教室那一刻,林山遠的胸腔內就咚咚地響。江水遙被調在他背後的一張桌子,他的心跳得更厲害了。
班裏共有七排條桌,每排四張。又分為三列:兩邊靠牆各有一小列,隻擺一張課桌,中間一大列,擺兩張課桌。看起來,這就像古代戰場上的中軍、左軍、右軍。
林山遠坐在第四排中間的一張桌子,四排三號;這是全班最好的位置,因為靠近走道,這條走道靠門。江水遙被安置在五排三號。
五排原來隻有三名女生,分別坐在四、五、六號;三號坐著一名男生,這是全班唯一男女同桌的。江水遙的到來,就不再有男女同桌了。
江水遙坐在林山遠背後,並不全是偶然。
江水遙坐下後,林山遠感覺自己的後背被捅了一下,如同點穴。傳說有一種武功叫“梅花點穴手”,果然存在。一股電流通過林山遠全身,把他的後背給電直了。
課間時,林山遠趕緊轉過身,問江水遙怎麽會轉學到這裏。江水遙麵如秋水地說,等放學後再告訴你。後三節課真漫長啊。
放學後,林山遠跟著江水遙,亦步亦趨,來到學校的小池塘邊。又是一泓秋水,如江水遙的臉一般。塘埂是一條青黃相間的草坪,坐上去軟綿綿的。
江水遙告訴他:自己的學籍是在泊河鎮中學的,到仙橋中學算是借讀。從村莊去泊河中學太遠了,得坐兩個小時的船,下船後還得走五裏地。雖然自己的父親是開船的,去上學也不方便,必須住校。星期六下午放學時沒有船上來,隻能等星期天中午才能回家。每個星期一早上坐第一班船下去,還得遲到兩節課。
林山遠卻問另一個問題:三年級時怎麽不到仙橋小學呢?
江水遙解釋說:到東嶽寺小學比到仙橋小學遠兩裏路,但她是屬於那所小學的。按理說,一、二年級應該去大林灣耕讀小學念書的。
林山遠問:你怎麽分到一班的?
江水遙說:教導主任問我願意到一班還是二班,我就問他林山遠在哪個班;教導主任問“你認識林山遠吧”,我就說“她是我表哥”。
原來如此。
林山遠拖長聲音喊:“表妹——”
江水遙:“呸,呸,呸,你比我矮半個頭哩。叫你表哥,是哄你玩兒的。我哪敢騙教導主任?”
矮半個頭?矮半個頭。林山遠的整個頭都低下去了。
江水遙不知道林山遠自卑起來,仍高興地問:“你相信緣分嗎?”
林山遠不懂,問:“什麽緣分?”
江水遙說:“若我不到仙橋灣小學借讀,若你不到仙橋灣小學借讀,你我就不會認識,也許我就不會到這裏來了。
“也許我就不會到這裏來了”,這句話讓林山遠當時想了很久,後來想了一生。
2
林山遠上三年級時,不見了江水遙,向仙橋灣的同學打聽,知道她去了東嶽寺小學。
平時,林山遠很少有機會經過移民村新江灣。林山遠的家裏人,從沒有人趕泊河鎮集。隻是每年正月拜年的時候,要路過一次新江灣,到東嶽寺大隊最遠的一個村莊給三姑奶拜年。算起來,三、四、五年級,三年中隻路過江水遙家門口三次。
十歲那年給三姑奶拜年時,回程中林山遠跟叔叔說想去東嶽寺小學玩,叔叔便帶了他和弟弟去東嶽寺小學。
東嶽寺小學依地勢分為上下三層。最下一層是一個操場。中間一層是麵對麵的兩排房子:坐西朝東的是三、四年級教室,坐東朝西的是五年級教室和教師辦公室。最上麵一層是菜園,另有一個小廚房和兩間教師宿舍。
正月初三,校園裏空無一人,但校園周圍的毛竹林很美。校園坐落在一個小山坳中,很有些像世外桃源。
叔叔說:東嶽寺小學連校長在內隻有六名教師。教師平常都不住校,隻在下大雪時才有離家較遠的老師住校。
叔叔又說:東嶽寺大隊本來隻有五六個村莊,一九七一年修泊河水庫時,一下子多出十多個移民村。每個移民村都是十來戶人家,幾乎都沒有耕地,全靠開山辟地,另外隻能靠養魚和打魚為生。
這就是林山遠所見所聞的東嶽寺小學和移民村。
四年級放暑假時,有一天林山遠心血來潮,決定去找江水遙。可是江水遙不在家,跟父親弄船去了。他總不能傻傻地等到中午吧。而且,那隻是一次心血來潮而已。他隻去了那個大塘,在那隻小舟上坐了一會兒。他已分不清哪一隻是他們曾經坐過的小舟了。
江水遙的母親,看起來像一個完全的農村婦女了,哪裏像一個讀過私塾的知識女性?林山遠覺得有些悲哀。解放前婦女讀私塾的並不多,大概算是小家碧玉了,為什麽嫁給了一位農民呢?林山遠並不認識江水遙的父親,但想象船匠都是不識字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從林家灣到仙橋中學,大約有七百五十米,被仙橋河、一棵古楓樹均分為三段路。古楓在對麵村莊的村口,相鄰公路。
林山遠一、二年級的耕讀小學,在對麵村莊。
從三年級起,林山遠開始在仙橋小學上學。學校的大門門匾,隻寫著“仙、橋、初、級、中、學”六個大字,沒有小學的標識,小學是附屬於中學的。
小學隻招收仙橋大隊的學生,中學卻招收五個大隊的學生。小學三到五年級各設一個班,初中一到三年級各設兩個班。由此可以推知,超過一半的小學畢業生並沒有升上初中。
初一時,林山遠擔任一班的班長。開學一周後,班裏轉學過來一位同學,居然是江水遙。班主任居然將江水遙安插在林山遠背後的一張桌子,一切如此巧合。
從江水遙被班主任帶到教室那一刻,林山遠的胸腔內就咚咚地響。江水遙被調在他背後的一張桌子,他的心跳得更厲害了。
班裏共有七排條桌,每排四張。又分為三列:兩邊靠牆各有一小列,隻擺一張課桌,中間一大列,擺兩張課桌。看起來,這就像古代戰場上的中軍、左軍、右軍。
林山遠坐在第四排中間的一張桌子,四排三號;這是全班最好的位置,因為靠近走道,這條走道靠門。江水遙被安置在五排三號。
五排原來隻有三名女生,分別坐在四、五、六號;三號坐著一名男生,這是全班唯一男女同桌的。江水遙的到來,就不再有男女同桌了。
江水遙坐在林山遠背後,並不全是偶然。
江水遙坐下後,林山遠感覺自己的後背被捅了一下,如同點穴。傳說有一種武功叫“梅花點穴手”,果然存在。一股電流通過林山遠全身,把他的後背給電直了。
課間時,林山遠趕緊轉過身,問江水遙怎麽會轉學到這裏。江水遙麵如秋水地說,等放學後再告訴你。後三節課真漫長啊。
放學後,林山遠跟著江水遙,亦步亦趨,來到學校的小池塘邊。又是一泓秋水,如江水遙的臉一般。塘埂是一條青黃相間的草坪,坐上去軟綿綿的。
江水遙告訴他:自己的學籍是在泊河鎮中學的,到仙橋中學算是借讀。從村莊去泊河中學太遠了,得坐兩個小時的船,下船後還得走五裏地。雖然自己的父親是開船的,去上學也不方便,必須住校。星期六下午放學時沒有船上來,隻能等星期天中午才能回家。每個星期一早上坐第一班船下去,還得遲到兩節課。
林山遠卻問另一個問題:三年級時怎麽不到仙橋小學呢?
江水遙解釋說:到東嶽寺小學比到仙橋小學遠兩裏路,但她是屬於那所小學的。按理說,一、二年級應該去大林灣耕讀小學念書的。
林山遠問:你怎麽分到一班的?
江水遙說:教導主任問我願意到一班還是二班,我就問他林山遠在哪個班;教導主任問“你認識林山遠吧”,我就說“她是我表哥”。
原來如此。
林山遠拖長聲音喊:“表妹——”
江水遙:“呸,呸,呸,你比我矮半個頭哩。叫你表哥,是哄你玩兒的。我哪敢騙教導主任?”
矮半個頭?矮半個頭。林山遠的整個頭都低下去了。
江水遙不知道林山遠自卑起來,仍高興地問:“你相信緣分嗎?”
林山遠不懂,問:“什麽緣分?”
江水遙說:“若我不到仙橋灣小學借讀,若你不到仙橋灣小學借讀,你我就不會認識,也許我就不會到這裏來了。
“也許我就不會到這裏來了”,這句話讓林山遠當時想了很久,後來想了一生。
2
林山遠上三年級時,不見了江水遙,向仙橋灣的同學打聽,知道她去了東嶽寺小學。
平時,林山遠很少有機會經過移民村新江灣。林山遠的家裏人,從沒有人趕泊河鎮集。隻是每年正月拜年的時候,要路過一次新江灣,到東嶽寺大隊最遠的一個村莊給三姑奶拜年。算起來,三、四、五年級,三年中隻路過江水遙家門口三次。
十歲那年給三姑奶拜年時,回程中林山遠跟叔叔說想去東嶽寺小學玩,叔叔便帶了他和弟弟去東嶽寺小學。
東嶽寺小學依地勢分為上下三層。最下一層是一個操場。中間一層是麵對麵的兩排房子:坐西朝東的是三、四年級教室,坐東朝西的是五年級教室和教師辦公室。最上麵一層是菜園,另有一個小廚房和兩間教師宿舍。
正月初三,校園裏空無一人,但校園周圍的毛竹林很美。校園坐落在一個小山坳中,很有些像世外桃源。
叔叔說:東嶽寺小學連校長在內隻有六名教師。教師平常都不住校,隻在下大雪時才有離家較遠的老師住校。
叔叔又說:東嶽寺大隊本來隻有五六個村莊,一九七一年修泊河水庫時,一下子多出十多個移民村。每個移民村都是十來戶人家,幾乎都沒有耕地,全靠開山辟地,另外隻能靠養魚和打魚為生。
這就是林山遠所見所聞的東嶽寺小學和移民村。
四年級放暑假時,有一天林山遠心血來潮,決定去找江水遙。可是江水遙不在家,跟父親弄船去了。他總不能傻傻地等到中午吧。而且,那隻是一次心血來潮而已。他隻去了那個大塘,在那隻小舟上坐了一會兒。他已分不清哪一隻是他們曾經坐過的小舟了。
江水遙的母親,看起來像一個完全的農村婦女了,哪裏像一個讀過私塾的知識女性?林山遠覺得有些悲哀。解放前婦女讀私塾的並不多,大概算是小家碧玉了,為什麽嫁給了一位農民呢?林山遠並不認識江水遙的父親,但想象船匠都是不識字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