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煙花的結果和舍利的前身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3章 少年(5/5)

一句話竟讓林山遠呆住了。
泊河大橋名叫永濟橋,據說建於明代萬曆年間,到現在已經四百年了,橋兩側用來裝飾的石欄杆和石柱幾乎都毀損了。橋有九孔,大約有一百米長,有三丈寬。他倆走過石橋,在橋頭的樹林中坐下。
江水遙問:“你知道《石橋禪》嗎?”
“石橋禪?”林山遠搖搖頭,他從不對和尚、菩薩感興趣。
江水遙緩緩地念道:“我願化成一座石橋,經受五百年的風吹,五百年的日曬,五百年的雨打,隻求他從橋上走過!”
林山遠跟著在心中默念:“我願化成一座石橋,經受五百年的風吹,五百年的日曬,五百年的雨打,隻求她從橋上走過!”
五百年,不就像永濟橋現在的現子麽?雖然殘破,但依然能夠載人。
6
初一下學期,春天,三月,學校組織初中生去深山區打柴,此為勤工儉學。學校有住校生,有住校老師,學校的食堂需要燒柴。學校每年三月、九月各組織一次去深山區打柴,路程約有十五裏。
打柴時,各年級由全體老師帶隊,願意去打柴的同學報名參加,不願去的就從家中帶柴交給學校。小學生不去打柴,就從家裏帶。從三年級到初中三年級,任務分別是十斤、二十斤、三十斤、四十斤、五十斤、六十斤。
林家灣的山多柴禾多,上學期學校組織的打柴,林山遠並沒報名,依舊像小學時一樣,從家裏帶柴。但移民村新江灣沒有山,江水遙必須打柴,林山遠聽說她挑回四十八斤柴。
這個春天,又要打柴了。三月,美好的三月,林山遠決定跟江水遙一塊去打柴。可是林山遠什麽工具也不帶,他是出來春遊的,也是來幫江水遙砍柴、挑柴的。
江水遙卻既不讓他幫忙砍柴,也不讓他幫忙挑柴,弄得他灰頭土臉的。江水遙說:“我這叫自力更生、自食其力。” 其實,全班二十名女同學,隻有江水遙一個人來了。
話說得林山遠極不好意思,就向老師借了鐮刀,也砍了一擔柴,用一根樹棍挑著。可是林山遠身材矮,越挑柴越下墜,快觸到地麵了。途中多次歇息,老師想幫學生挑柴,她不肯,林山遠也不肯。
比較有力氣的男同學,都趕在前麵去了,最後的一拔人,隻剩下江水遙、林山遠和另四名男同學,由班主任帶著。
這個姑娘怎麽這麽倔強呢?林山遠想。
7
初二時學校重新分班,將成績較好的分到一班,將成績較差的分到二班。一班、二班,有一種另外的叫法是甲班、乙班。
江水遙的學習成績,本來是應該分到甲班的,可她卻去了乙班。
高一暑假,江水遙沒有遵照諾言,教林山遠學遊泳。林山遠知道江水遙不好意思教自己學遊泳。這麽大一個人了,還用別人教嗎?這個夏天,林山遠自學“狗刨式”,兩個月下來,也將遊泳學得差不多了。
開學第一天分班,林山遠就去二班查看,好在江水遙還在。
放學後,林山遠跟著江水遙,準備問她為什麽會分到二班,可江水遙卻快步跑開了。其實,從初一下學期開始,江水遙就有意無意躲著林山遠。特別是那次林山遠要幫她砍柴之後,許多同學都說他倆早戀了。
哎,沒有人在英語課上給自己“打電話”了。這一年,林山遠開始逃英語課。其實,上學期江水遙坐在自己前麵,用英語書捂著嘴給自己“打電話”時,聲音不敢太高,林山遠很難聽清,“打電話”這招就有些不管用了。
逃英語課時,林山遠總是逃到江水遙上學來的路上,那裏有一個山坡,想象江水遙正從山坡下走上來。
初二的林山遠依然沒有長高,沒有發育,沒有出現喉結,沒有在嘴唇上長出絨毛。班裏的男孩子大都發育了,可他沒有。偶爾正麵撞見江水遙,偷偷一瞥,發現她的胸部似乎變大了。他們都不再和對方說話了,變得有些陌生。
但江水遙仍是活潑的,她當上了初二年級的文娛委員。初二年級另有體育委員,文娛委員主抓節日班會活動,以及辦黑板報。江水遙有一手漂亮的粉筆字,畫的畫也比林山遠好,這讓林山遠自愧不如。
林山遠也申請加入辦報團體,被江水遙批準了。黑板報有兩個黑板的版麵,每周更新一期,隻由初二年級文娛委員領四五個人負責,初三年級學習任務緊並不參與。江水遙給林山遠分配的任務,就是搜集小短文,要有教育意義的,交給她挑選。
這便是林山遠這一年最有意義的事,他又能與江水遙接觸了,說上話了。
江水遙已經長到快一米七了,她有一件紅色的風衣,非常配合她的身材,簡直是美麗又瀟灑。當時,校園正在流行鐵凝的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因此大家給她這件從不扣紐扣的紅色風衣起名為“沒有紐扣的紅大衣”,並給她起個外號叫“紅衣少女”。
這一年,林山遠心血來潮,開始寫詩,寫了一首《紅披風》的新詩,交給文娛委員江水遙當黑板報題材,卻沒被選用。詩的內容是:
紅披風象風吹來象雲飄來象霧裹來(那時比喻詞“象”字還沒改為“像”字)
如落霞從唐朝從詩中從天邊翩翩飛來
時候正是秋天正是秋水共長天一色
我如孤鶩與你齊飛向東齊飛向西齊飛向南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