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法性平等(1/2)
這時候雲隱師父已經有了三個發心小徒弟,一個延逸,一個延昶,一個延棽,均來自南陽府,南陽是曆史文化名城,是大禹封國和夏都所在地,夏朝誕生地,華夏文明奠基地,楚漢文化的發源地。南陽早期因為文化的熏染很多人對佛教非常的崇拜,佛教在這篇徒弟已經根深蒂固了,古來很多寺院林立,就完全說明這些問題,再談三個小徒弟非常可愛活潑,一個12歲,一個14歲,一個15歲,他們自從來到太白頂,也算給太白頂增加了活力,很多法師們都很喜歡他們,實際上雲隱法師能收三個徒弟是有因緣的,最早時雲隱和法忍師父從甘肅一路來到太白頂,其中就路過過南陽,曾經得到過南陽居士的供養,在南陽小住幾日,順便給居士們講點開示,已經給中居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雲隱到達太白頂就有居士來探望學習,對雲隱的修行非常讚歎與尊重,他們早早商量好等孩子們長大一定送寺院去出家,做一名合格的佛弟子,這就是因緣,無論任何人落發出家是要具備一定因緣的,這也就是佛祖留下來住持顯相三寶的真實含義,也隻有信,才是出家的第一資本。三個小徒弟雖然暫時不明白佛法是什麽,但他們對佛像的歡喜,已經足足有資格入佛門了,三個弟子在業餘時間有法忍師父和師兄弟們,教學文化基礎知識,學習寺院的規矩製度 。大家對待三個小調皮如同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精心細致,什麽好吃的都給他們吃,當然這個年齡離開家鄉出家,或多少的也要耍耍個性,這不算什麽大事,大家非常愛護他們。佛教除感恩以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包容,包容在世俗理解是,指心胸寬廣包涵。佛教解釋是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在早期《漢書·五行誌下》:上不寬大包容臣下,則不能居聖位的說法。可見包容一詞含義深廣,三個小弟子在師父的幫助下快速成長,不僅學會了獨立生存方法,同時也在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在寺院的大殿上,經常有麻雀生蛋孵育小鳥,常常小鳥自己不聽話掉下來,這些事情就落在了三個小弟子身上,他們時常查看掉下來或者受傷的小鳥,想方設法把他們送回鳥巢,而每一次這些善舉,使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增加了自己的信念,也帶來了歡欣的快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