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法性平等(2/2)
雲隱法師也收了徒弟,香客絡繹不絕前來求法的人也很多,禪宗所有的法門功課對於他來說是足夠帶初學 了,寺院井井有條,秩序井然,這時候雲隱法師遇到了非常大的問題,自己問自己禪宗是最究竟的法門嗎?需要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但是和佛所說為什麽相差甚遠呢?明心見性和圓滿成佛是什麽關係呢?這讓雲隱犯了很大的難。一路走來跌跌撞撞雖然遇到很多善知識,也得到了真傳,可就是在這個這個過程中,有很多未知渺茫,是修法不到位,還是時間達不到?想很久也沒有找到答案,便找法忍去商量,把自己的苦惱問題給法忍師父講了,其實法忍師父也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困惑,二人經過一商量,決定繼續尋找更高深的法門,加以鞏固自己。但是去哪裏找法門呢?無論哪個宗,都是最高法門,不管是淨土,還是密宗,都是最高法門,都是可以成佛的方法。但是修行中出現的問題必然需要解決,正當二人策劃準備去尋找法門的時候,來了一位將居士,這居士學佛已經40多年了,對佛法頗有自己的獨見,雖然身份是居士,來路可不一般,因為他13歲那年就知道知道了華嚴境界,幾十年的修行必然總結很多修行經驗,經過和雲隱法師交流,雲隱憂感慚愧,恭請將居士多住幾日,給大家開示一下佛法,在將居士的開示下,整個寺院僧眾非常激動,讚歎如來性深,對修學佛法更加堅定了信心。因為在華嚴開示的過程中,講到了很多重點,這就是華嚴特性,我們知道的40卷,60卷,80卷三部華嚴,隻是華嚴部的部分經典,在世界佛教流傳至今的華嚴部經典多達300多卷,綜合起來才能真正研判完全華嚴實部,華嚴非常難,關鍵在於權部與實部的差別與相應,我們現在知道的華嚴理論,隻是少分權部部分,也難怪有人理解成一心三藏,以示來表達華嚴境界,其實都是錯誤的,真實說華嚴的實部,才是佛法最高境界,我們所了解的禪性,大多是剛剛入門功夫,尤其開悟見性的描述,基本都是屬於四果羅漢位,而菩薩位和佛位,需要真正的實部華嚴,經過這麽一開示,大眾才明白佛教中隱藏著很多深奧的東西,而這些深奧的佛法都不在表麵,而是顯表隱實,這就是佛法。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