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榜下捉婿,腹黑夫君美如花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23章 重使明珠不生塵(2/2)

仁宗見過明裏暗裏推薦自己人的,卻沒見過這麽直言不諱的。
“國子監的陳先生素有賢名,但推舉自己的先生,你就不怕世人說你任人唯親?”
崔容時笑的風光霽月:“官家,良才善用,能者居之。臣以為孫先生當得起這個重任, 懇請您給他一個覲見天顏的機會。”
仁宗突然感覺這個恬不知恥的話風與安郡王格外相像,莫不是他的錯覺?但文會確實要啟用當世能人,真有學問也未嚐不可。
“你帶他過來見朕吧。”
孫元苑被宣到皇宮,傳旨的太監命他在養性殿等候。養性殿裏懸掛著半麵牆的條幅,這些條幅均是太宗的聖訓,孫元苑默默看著聖訓,深覺受益匪淺,半日時間過去他卻恍然未覺。
臨近申時,仁宗終於召見了他。
見麵沒有寒暄,仁宗直接問道:“何為三聖訓?”
孫元苑想起這正是太宗聖訓第一條內容,從容不迫的答道:“回稟官家,三聖訓為仁、孝、禮。草民以為是在告誡帝王,愛人若己,愛父母若己,愛眾生若己。”
“何為民?”
這依然是聖訓的內容,隻不過在中間的篇幅。
“民者,邦之命脈,欲壽國脈,必厚民生。草民以為君當利民,利民在養民,養民在愛民。”
“為治之要是什麽?”
“為治之要,教化為先。草民以為要以勸善習禮為重,以勤政愛民為己任,廣傳學問,讓百姓知禮懂禮。”
仁宗的話語中不再隻是考問,多了分親切。
“你可知為何我要問這些?”
“官家讓草民在偏殿等候,卻就不召見,就是要看我的心性。牆上掛著聖訓,是我等尋常百姓接觸不到的,您是在考驗草民是不是真的專注研學。倘若我多一分焦躁,多一分功利,就不可能沉下心認真研讀牆上內容。”
仁宗的滿意又多了幾分,柔和的說道:“容時說你閱書無數,精通百家所學,但兩次科舉均為解元,卻省試不中。朕一是要考驗你的心性定力,二是要考驗你的治學之道,你確實經住了考驗,不愧為狀元之師。”
而後仁宗又問了很多諸子百家的思想和主張,孫元苑均能對答如流,並且加入自己的主張。隨著聊天的深入,仁宗深深覺得孫元苑確有大才,若不是當年主考官多加阻撓,今日朝堂一定有他一席之位。
仁宗感慨的說道:“怪不得說野無遺賢,萬邦鹹寧。大越朝之前確多有弊端,朕也在改革求新,願先生能不計前嫌,為朝廷效力。”
讀書人最聽不得這樣禮賢下士的話,孫元苑心中十餘年的委屈終於得以釋放,他鄭重的跪下,虔誠的說:“草民願為官家分憂。”
明珠蒙塵終有時,守得善心顏驚世,時間會給人最好的答案。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