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賦予意義(1/2)
比起崔府的熱火朝天,朝堂內的官員們反應頗為冷淡。哼,他們不潑冷水就不錯了,想讓他們一起興高采烈地參與,異想天開!
為奏報文會進程,崔容時再次參加了朝會。
等待仁宗上朝時,官員各自聚成一團,不時有冷言冷語傳出:“說什麽居家籌備,我看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到現在也不見什麽動作”“是呢,之前顧尚書擬定好的人員和流程非得變更,再有兩旬就文會了,我們連章程都不知道”“可不是,官家去江陵府,我們這些老臣不得跟著一起隨行嗎,咱們一家老小都住哪,也不給一個提前量。”
安郡王聽著這些人的閑言碎語,老大不開心,他扯著嗓門跟駙馬都尉說:“誒呀,你說我們皇親貴胄都不好意思說陪駕的時候帶家小,怎麽就有人厚臉皮拖家帶口去呢。況且有些人小妾都納了八個,再納一個就九九歸天了,他要帶上家小,朝廷不得準備一個行宮才夠住啊。”
駙馬都尉曹顯源鄙視的瞪了他一眼,“那叫九九歸一,歸天我們就得去吃席了。”
安郡王恍然大悟,“哦九九歸一啊,我還以為女人多了容易精盡人亡呢。你看我出門就帶著王妃,啥麻煩沒有,一個屋子夠住了。”
曹侍郎怒不可遏:“安郡王你不要仗著身份信口開河!”
安郡王疑惑的問:“我都沒說是誰呢,曹侍郎你站出來幹嘛?這叫什麽,哦對,就叫對號入座、自告奮勇、當仁不讓。”
曹侍郎臉氣的漲紅,他有病才跟安郡王對話。
仁宗就坐,大臣們例行奏報。
有官員呈報二皇子賑災的功績,稱柳穀口災民已全部轉移,二皇子為百姓修築新屋舍,妥善安置傷員,得到西北官民的一致好評,更有民眾自發撰寫萬民書,歌頌其仁德。
仁宗欣慰的說道:“二皇子如今長大了,辦事也穩重了,能為朕分憂,很好。”
他特意看了太子一眼,太子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禦史諫言:“文會是我朝萬眾期待的大事,但現在隻見請函發出,朝野上下未有反應,崔翰林若因為受傷就拖延進度,恐傷國之重典。”
殿內不少大臣的附和:“這麽重要的事交給年輕人辦就是讓人放心不下”、“天天都閉門不出,也不知道他進展到哪了”、“做的比科舉都嚴密,也不知道防誰呢”。
仁宗招呼崔容時上前,他心平氣和的問道:“崔翰林,你今日上朝,可有什麽要稟告?”
崔容時行禮,沉穩的說:“臣有四樣東西要呈給官家。”
仁宗也多日未聽到文會的進展了,好奇的說:“快呈上來!”
劉公公讓太監們呈上四個托盤,這是崔翰林剛才特意委托他的東西。
崔容時恭敬的說道:“臣等一直在討論如何能讓文會成為我大越朝文人的盛典,能讓會場眾誌成城、整齊劃一,讓所有文人欣逢盛世,不負這盛事。”
朱太傅中肯的說道:“你們考慮的方向對,但人心是最難控製的,我大越朝禦宇四海清,尚且要包容不同文化,求同存異,你們如何能短短幾日就做到整齊劃一?”
崔容時目若朗星眸帶笑,頗為自豪的說:“臣正躊躇之際,見到臣婦在擺弄一個丹桂花的玉簪,愛不釋手。”
兵部尚書聽的不耐煩了,他略微粗魯地說:“閨房之事拿到朝堂上說什麽?”
太子少見的發聲:“陳尚書剛剛還跟大臣們說令女又學了新舞,如何驚豔,怎地別人的事就聽不得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為奏報文會進程,崔容時再次參加了朝會。
等待仁宗上朝時,官員各自聚成一團,不時有冷言冷語傳出:“說什麽居家籌備,我看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到現在也不見什麽動作”“是呢,之前顧尚書擬定好的人員和流程非得變更,再有兩旬就文會了,我們連章程都不知道”“可不是,官家去江陵府,我們這些老臣不得跟著一起隨行嗎,咱們一家老小都住哪,也不給一個提前量。”
安郡王聽著這些人的閑言碎語,老大不開心,他扯著嗓門跟駙馬都尉說:“誒呀,你說我們皇親貴胄都不好意思說陪駕的時候帶家小,怎麽就有人厚臉皮拖家帶口去呢。況且有些人小妾都納了八個,再納一個就九九歸天了,他要帶上家小,朝廷不得準備一個行宮才夠住啊。”
駙馬都尉曹顯源鄙視的瞪了他一眼,“那叫九九歸一,歸天我們就得去吃席了。”
安郡王恍然大悟,“哦九九歸一啊,我還以為女人多了容易精盡人亡呢。你看我出門就帶著王妃,啥麻煩沒有,一個屋子夠住了。”
曹侍郎怒不可遏:“安郡王你不要仗著身份信口開河!”
安郡王疑惑的問:“我都沒說是誰呢,曹侍郎你站出來幹嘛?這叫什麽,哦對,就叫對號入座、自告奮勇、當仁不讓。”
曹侍郎臉氣的漲紅,他有病才跟安郡王對話。
仁宗就坐,大臣們例行奏報。
有官員呈報二皇子賑災的功績,稱柳穀口災民已全部轉移,二皇子為百姓修築新屋舍,妥善安置傷員,得到西北官民的一致好評,更有民眾自發撰寫萬民書,歌頌其仁德。
仁宗欣慰的說道:“二皇子如今長大了,辦事也穩重了,能為朕分憂,很好。”
他特意看了太子一眼,太子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深以為然的樣子。
禦史諫言:“文會是我朝萬眾期待的大事,但現在隻見請函發出,朝野上下未有反應,崔翰林若因為受傷就拖延進度,恐傷國之重典。”
殿內不少大臣的附和:“這麽重要的事交給年輕人辦就是讓人放心不下”、“天天都閉門不出,也不知道他進展到哪了”、“做的比科舉都嚴密,也不知道防誰呢”。
仁宗招呼崔容時上前,他心平氣和的問道:“崔翰林,你今日上朝,可有什麽要稟告?”
崔容時行禮,沉穩的說:“臣有四樣東西要呈給官家。”
仁宗也多日未聽到文會的進展了,好奇的說:“快呈上來!”
劉公公讓太監們呈上四個托盤,這是崔翰林剛才特意委托他的東西。
崔容時恭敬的說道:“臣等一直在討論如何能讓文會成為我大越朝文人的盛典,能讓會場眾誌成城、整齊劃一,讓所有文人欣逢盛世,不負這盛事。”
朱太傅中肯的說道:“你們考慮的方向對,但人心是最難控製的,我大越朝禦宇四海清,尚且要包容不同文化,求同存異,你們如何能短短幾日就做到整齊劃一?”
崔容時目若朗星眸帶笑,頗為自豪的說:“臣正躊躇之際,見到臣婦在擺弄一個丹桂花的玉簪,愛不釋手。”
兵部尚書聽的不耐煩了,他略微粗魯地說:“閨房之事拿到朝堂上說什麽?”
太子少見的發聲:“陳尚書剛剛還跟大臣們說令女又學了新舞,如何驚豔,怎地別人的事就聽不得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