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榜下捉婿,腹黑夫君美如花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26章 賦予意義(2/2)

安郡王最聽不得誰說自己女兒不好,理直氣壯的講道:“沒上朝你站的地方就不是朝堂之上嗎?”
兵部尚書竟無言以對......
仁宗最不願意聽這些扯皮的事,讓崔容時繼續講。
“臣就問她,為什麽喜歡這個花簪?臣婦說這是三公主親手為她挑選的,上麵雕刻的丹桂花象征著她們無暇的情誼。她還告訴臣玉必有工,工必有寓,寓必吉祥。臣仿佛被醍醐灌頂,智者謀勢,文會確無先例,無以借勢,故臣想賦文會以榮譽感,讓參與其中的人全情投入,讓無法參與的人也與有榮焉。”
眾大臣恍然,太子願意為崔翰林發聲,是因為這事的源頭在三公主,果然朝堂上不適合亂插嘴。
崔容時掀開四個托盤,詳細地解釋道:“黎民百姓離不開衣食住行,因此臣等一直潛心研究如何將這份榮譽感融於生活的方方麵麵。這件事情還得益於三公主、穆小姐和李小姐的獻策,她們巧思設計出這四樣物品。”
第一個托盤中放著男女各一套衣服,男子為襴衫,用白細布織製,圓領大袖,腰間有襞積;女子為縞衣,以絹布織製,入手綿軟。
“我朝太祖曾言要以儉素為美,稱樸素是天下莫能與之爭的美,文會上與其身穿錦衣華服,不如身著素服,好時刻提醒自己要心無旁騖,躬身治學。”
第二個托盤中放著竹製的碗筷、茶具。
“臣婦喜歡在餐具上雕刻名言警句,故臣想若是能將自省自勵的話刻在文會用具上,是不是也會讓人用之憶初心。”
仁宗讓人拿過一個茶杯,上麵刻著“六合同風,九州共貫”八個字。
這八個字正是他心中所願,仁宗點頭說道:“我若用這茶杯飲茶,定無一日敢懈怠。”
第三個托盤中放著厚實的布衾。
“冬日陰冷,若是殷實人家尚可禦寒,普通人家遠行恐難帶厚重被褥行李,若是能以平價出售布衾,更能彰顯官家心懷民生、體恤民心。”
最後一個托盤放著鐵質湯婆子。
“如今市麵上的手爐和湯婆子多為銅製,造價頗高,若是能以鐵量產,無論是學者還是百姓均可受益,是惠民之舉,這樣他們出行便再不懼寒風。”
崔容時最後總結道:“這些用品均刻以盛世文會四個字。臣等設想,若是與會人員和百姓都能身著此衣,使用統一的物品,就是最好的口耳相傳,就是最好的品德風骨,就是官家的聽民聲知民情解民憂,屆時便會無勢而熱。”
宰相質問:“距離文會不過兩旬,怎能讓大眾都用到此物,就算是少府監通宵達旦也製作不出多少啊。”
崔太尉出列,“臣府內女眷和丫鬟仆從都願獻出綿薄之力。”
安郡王也出列,“臣府裏的仆從都不用幹別的了,全參與趕工。”
其他大臣也跟著呼應:“臣等也願意。”
仁宗欣慰的笑了,“崔翰林所提之物都是尋常物件,若是舉全城之力製作,應當能批量定製。既然諸位大臣都有大義,願意雪中送炭,那朕就一旬後看你們的誠意了。”
“崔愛卿,這事還得辛苦晚晴多費心思,想到什麽好辦法及時共勉,各府女眷若做的好也論功行賞。”
雖然崔容時沒居功,但這些主意應該出自趙晚晴,既能不費朝廷一分一毫,又能讓官員們自發出血,仁宗決定以後要大大的記她一功。
那些被迫出血的官員們也記恨上了這兩口子,這得燒多少銀子是個頭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