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龍體受驚(2/2)
到底誰幹的好事,他得實名表揚。
安郡王一看不好,皇兄的猜疑病又犯了,自己的女婿還一直極力主張文會革新,做了很多得罪人的事,沒準這事就是衝著他去的。
他趕緊哎呦哎呦的叫了起來。
仁宗對安郡王舍身救他的事還感恩在心,趕緊關心的說道:“怎麽了?皇弟可是砸到哪了?”
安郡王捂著腳踝說:“剛才事發突然,我腦子裏隻有護著皇兄,現在皇兄安全了,我才發現腳踝好疼。”
仁宗的注意力暫時被轉移,安郡王給崔容時使眼色,示意他趕快想辦法。
崔太尉心知此事有詐,他在牆塌的那一刻就在尋找線索,竭盡全力為孫子解圍。
案件的關鍵點有二個,一個是牌匾怎麽做到剛好在仁宗頭頂掉落,一個是如何做到牌匾掉落後牆體隨之坍塌,這個時間點差一分一毫都不行。
在眾人一頭霧水之際,一個稍顯稚嫩的男孩聲音響起:“這個牌匾後麵有水漬。”
大家循聲望去,隻見一個長相俊秀的少年蹲在牌匾旁仔細翻看。
賢親王語氣稍冷的說:“你這孩子從哪來的?這是事發現場,豈容你一個小孩子隨意翻動,倘若損壞了證物,你可擔待不起!”
男孩聞聲抬頭,一雙眼睛猶如星辰,但神色卻極為冷峻,“如今正值冬季,天氣幹燥,近半個月又未曾下雨,怎會產生水漬,又恰巧在牌匾後,這是疑點。倘若我不及時告知,稍後水跡風幹就會了無痕跡,才是真正的損壞證物。”
仁宗見孩子說話有理有據,不卑不亢,也湊過去查探。
果然牌匾後麵四角處都有輕微的水痕,倘若再耽誤一會,就真的看不出來了。
“你是哪家的孩子?”
男孩行標準的跪拜禮,“回稟官家,我是衛國公嫡長子慕北辰,幸得恩師季鴻光推薦參加文會。”
所有人驚呼,從沒聽說衛國公世子來參加文會啊,況且季鴻光是當世大儒,老先生已年近耄耋,早就隱退,居然還收了這麽一個小徒弟,這個慕世子不簡單。
仁宗問道:“慕世子今年幾何?”
“回稟官家,十二歲。”
仁宗震驚:“十二歲就考過了文會初試?”
其他人也震驚,這個試卷成年人答都困難重重,孩子怎麽可能考的過!
慕北辰問道:“很難嗎?”
......
安郡王適時的撒嬌:“皇兄,臣弟的腳好痛,咱們能不能先回行宮?既然發現了疑點,說明一定不是天災,肯定是有人要謀害您性命。此地危險,咱們還是回去等消息吧。”
仁宗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剛才差不點命都沒了,此地著實危險。
崔容時請示:“安全起見,請官家先回行宮。但案件未清,周知州還要勘查現場,可否讓在場的人員都留下來配合查案?”
仁宗覺得也有道理,說道:“除了賢親王、安郡王、兩位皇子和皇城司護衛,其他人都原地待命,聽從周知州差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安郡王一看不好,皇兄的猜疑病又犯了,自己的女婿還一直極力主張文會革新,做了很多得罪人的事,沒準這事就是衝著他去的。
他趕緊哎呦哎呦的叫了起來。
仁宗對安郡王舍身救他的事還感恩在心,趕緊關心的說道:“怎麽了?皇弟可是砸到哪了?”
安郡王捂著腳踝說:“剛才事發突然,我腦子裏隻有護著皇兄,現在皇兄安全了,我才發現腳踝好疼。”
仁宗的注意力暫時被轉移,安郡王給崔容時使眼色,示意他趕快想辦法。
崔太尉心知此事有詐,他在牆塌的那一刻就在尋找線索,竭盡全力為孫子解圍。
案件的關鍵點有二個,一個是牌匾怎麽做到剛好在仁宗頭頂掉落,一個是如何做到牌匾掉落後牆體隨之坍塌,這個時間點差一分一毫都不行。
在眾人一頭霧水之際,一個稍顯稚嫩的男孩聲音響起:“這個牌匾後麵有水漬。”
大家循聲望去,隻見一個長相俊秀的少年蹲在牌匾旁仔細翻看。
賢親王語氣稍冷的說:“你這孩子從哪來的?這是事發現場,豈容你一個小孩子隨意翻動,倘若損壞了證物,你可擔待不起!”
男孩聞聲抬頭,一雙眼睛猶如星辰,但神色卻極為冷峻,“如今正值冬季,天氣幹燥,近半個月又未曾下雨,怎會產生水漬,又恰巧在牌匾後,這是疑點。倘若我不及時告知,稍後水跡風幹就會了無痕跡,才是真正的損壞證物。”
仁宗見孩子說話有理有據,不卑不亢,也湊過去查探。
果然牌匾後麵四角處都有輕微的水痕,倘若再耽誤一會,就真的看不出來了。
“你是哪家的孩子?”
男孩行標準的跪拜禮,“回稟官家,我是衛國公嫡長子慕北辰,幸得恩師季鴻光推薦參加文會。”
所有人驚呼,從沒聽說衛國公世子來參加文會啊,況且季鴻光是當世大儒,老先生已年近耄耋,早就隱退,居然還收了這麽一個小徒弟,這個慕世子不簡單。
仁宗問道:“慕世子今年幾何?”
“回稟官家,十二歲。”
仁宗震驚:“十二歲就考過了文會初試?”
其他人也震驚,這個試卷成年人答都困難重重,孩子怎麽可能考的過!
慕北辰問道:“很難嗎?”
......
安郡王適時的撒嬌:“皇兄,臣弟的腳好痛,咱們能不能先回行宮?既然發現了疑點,說明一定不是天災,肯定是有人要謀害您性命。此地危險,咱們還是回去等消息吧。”
仁宗覺得他說的有道理,剛才差不點命都沒了,此地著實危險。
崔容時請示:“安全起見,請官家先回行宮。但案件未清,周知州還要勘查現場,可否讓在場的人員都留下來配合查案?”
仁宗覺得也有道理,說道:“除了賢親王、安郡王、兩位皇子和皇城司護衛,其他人都原地待命,聽從周知州差遣。”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