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仙君大殿,淩風鬥劍(2/3)
二人謝過,秦不語挑了幽蘭院暫住,楚長歌則挑了梅香院。兩進院子與青竹院形製相同,隻是幽蘭院院中青草夭立,院子東北角向西南角方向引來一彎小溪,溪中鋪滿卵石,沿溪邊種著幾十株蘭花;梅香院則簡單的多,隻在東南角上種了一株老梅,根節蜿蜒,瘦骨嶙峋。
楚長歌笑著對靜台問道:“小道長,不如帶我們去鬥劍台開開眼界如何?”
靜台小道士曲起手指算了算,大喜道:“月中剛過,今日正是鬥劍的好日子,走走走,一起去。”
三人出了後院,一路向東行去,走了約有二裏路,來到一坪練功場,方圓千丈,青石鋪就的地麵,廣場上正有十來位道士迎風舞劍。
練劍之人有的動作緩慢而輕柔,有的迅急而流暢,但看劍招,似乎確實是同一門劍法。
秦不語認真的盯著一位練劍的小道士看了半晌,直看的小道士麵紅耳赤,劍訣一疏,手中長劍頓時斷作兩截。
靜台看得哈哈大笑:“明玉,你的劍怎麽斷啦?哈哈哈哈哈。”
那個名叫明玉的道士臉色通紅,看了秦不語一眼,本待發怒,一看見那張巧笑倩兮的美人臉,立時偏轉了目光,狠狠將手中半截斷劍擲於地上,轉身出了練功場,提氣輕身往後山而去。
秦不語撿起地上的斷劍,發現所謂的劍,不過是一片極薄的竹片,劍身卻極長,足有四尺餘。劍刃被削的極薄,唯有劍脊處略有些厚度。這樣的“劍”別說舞起來,即使拿在手中都得小心翼翼,否則一不小心就斷了。
“秦道友,楚道友,來來來,這邊看,師兄們要上山了。”靜台忽然招呼二人來到廣場邊上,場邊建有一座高台,台上有一根粗大銅柱隻插地底,不知深淺,銅柱上鑄有一耳,一條小臂粗細的鐵鏈沿山頂斜斜向下,直入雲海。
忽地聽得鐵鏈嘩嘩作響,一隊青衣道士沿鐵鏈飄然而上,大袖輕擺,如真仙禦風而來。
靜台揮手喊道:“明山,明山,這裏,這裏!”
鐵鏈上領頭的禦風道人朝靜台揮了揮衣袖,腳下不停,轉瞬已到眼前,衣袍內罡風鼓蕩,身形掠過銅柱,直上三丈,複又如身形如絮飄然落下,正在三人麵前。
靜台立刻介紹道:“這兩位是前日自中原來問道求仙的道友,今早剛拜過了仙君,錄了道籍。秦仙子是習劍的,想來鬥劍台看看。”
明山從山下禦風踏索而上,到了山頂竟然神色如常,足見其功力深厚。
秦不語拿著半截斷掉的竹劍問道:“道友,此劍為何如此製式?微一用力,便也斷了,怎堪對敵?”
明山哈哈一笑,大方告知:“秦仙子有所不知,這是本門劍法的入門練法,名字叫作迎風,從幼習練,初時較厚,逐漸變薄,因竹劍長而薄,劍刃必須始終迎風才能不斷,所以在練習中必須始終調整劍刃的角度,也算是檢驗弟子們劍法的一種方式。今日鬥劍馬上開始了,仙子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明山說完告辭一聲縱上高台,召集來廣場上練劍弟子,說了些注意事項,鬥劍便正式開始。
規則十分簡單,二人上台鬥劍,因竹劍易折,所以相鬥的兩人劍身幾乎完全不敢相碰,各施劍法,見招折招。勝敗也簡單,劍斷則敗,被竹劍攻入劍圍,刺在身上則敗。
參加鬥劍的約三四十人,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反正秦不語楚長歌二人幾乎完全不認識,就看著一個個唇紅齒白的小道士嘻嘻哈哈,如打鬧玩耍一般,使著絕頂劍法。贏了的洋洋自得,輸了的咬牙切齒,大喊下次鬥劍贏回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楚長歌笑著對靜台問道:“小道長,不如帶我們去鬥劍台開開眼界如何?”
靜台小道士曲起手指算了算,大喜道:“月中剛過,今日正是鬥劍的好日子,走走走,一起去。”
三人出了後院,一路向東行去,走了約有二裏路,來到一坪練功場,方圓千丈,青石鋪就的地麵,廣場上正有十來位道士迎風舞劍。
練劍之人有的動作緩慢而輕柔,有的迅急而流暢,但看劍招,似乎確實是同一門劍法。
秦不語認真的盯著一位練劍的小道士看了半晌,直看的小道士麵紅耳赤,劍訣一疏,手中長劍頓時斷作兩截。
靜台看得哈哈大笑:“明玉,你的劍怎麽斷啦?哈哈哈哈哈。”
那個名叫明玉的道士臉色通紅,看了秦不語一眼,本待發怒,一看見那張巧笑倩兮的美人臉,立時偏轉了目光,狠狠將手中半截斷劍擲於地上,轉身出了練功場,提氣輕身往後山而去。
秦不語撿起地上的斷劍,發現所謂的劍,不過是一片極薄的竹片,劍身卻極長,足有四尺餘。劍刃被削的極薄,唯有劍脊處略有些厚度。這樣的“劍”別說舞起來,即使拿在手中都得小心翼翼,否則一不小心就斷了。
“秦道友,楚道友,來來來,這邊看,師兄們要上山了。”靜台忽然招呼二人來到廣場邊上,場邊建有一座高台,台上有一根粗大銅柱隻插地底,不知深淺,銅柱上鑄有一耳,一條小臂粗細的鐵鏈沿山頂斜斜向下,直入雲海。
忽地聽得鐵鏈嘩嘩作響,一隊青衣道士沿鐵鏈飄然而上,大袖輕擺,如真仙禦風而來。
靜台揮手喊道:“明山,明山,這裏,這裏!”
鐵鏈上領頭的禦風道人朝靜台揮了揮衣袖,腳下不停,轉瞬已到眼前,衣袍內罡風鼓蕩,身形掠過銅柱,直上三丈,複又如身形如絮飄然落下,正在三人麵前。
靜台立刻介紹道:“這兩位是前日自中原來問道求仙的道友,今早剛拜過了仙君,錄了道籍。秦仙子是習劍的,想來鬥劍台看看。”
明山從山下禦風踏索而上,到了山頂竟然神色如常,足見其功力深厚。
秦不語拿著半截斷掉的竹劍問道:“道友,此劍為何如此製式?微一用力,便也斷了,怎堪對敵?”
明山哈哈一笑,大方告知:“秦仙子有所不知,這是本門劍法的入門練法,名字叫作迎風,從幼習練,初時較厚,逐漸變薄,因竹劍長而薄,劍刃必須始終迎風才能不斷,所以在練習中必須始終調整劍刃的角度,也算是檢驗弟子們劍法的一種方式。今日鬥劍馬上開始了,仙子有興趣可以看一看。”
明山說完告辭一聲縱上高台,召集來廣場上練劍弟子,說了些注意事項,鬥劍便正式開始。
規則十分簡單,二人上台鬥劍,因竹劍易折,所以相鬥的兩人劍身幾乎完全不敢相碰,各施劍法,見招折招。勝敗也簡單,劍斷則敗,被竹劍攻入劍圍,刺在身上則敗。
參加鬥劍的約三四十人,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反正秦不語楚長歌二人幾乎完全不認識,就看著一個個唇紅齒白的小道士嘻嘻哈哈,如打鬧玩耍一般,使著絕頂劍法。贏了的洋洋自得,輸了的咬牙切齒,大喊下次鬥劍贏回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