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沒什麽是離不開誰的(2/3)
事已至此,王尊才意識到,從一開始,自己就連反抗的能力都沒有。真正的無力感湧向全身,他全身癱軟。此時影衛也趕緊上前,從程玄那裏接手王尊,並立刻著手進行押運工作。
確認戰鬥結束後,墨年也來到了程玄身邊,“國師,接下來準備怎麽辦”
“我該回家了,不然若蘭要說教我了”
“宮裏的那些大臣應該還等著你給這件事定性吧”
“有陛下在嘛”
“沒您,這事我可拿不下來”
此時的墨年不知為何回想起了八年前,父親把她叫到病床前與她談心的晚上。
“年兒呀,你可知這國家是誰在管”
“國師教過,是您在管”
“那你看是誰在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自是您的天下,便也是您在管”
“在程玄那兒學的不錯(咳嗽聲)”
“父親,沒事吧,我這就找太醫”
“我沒事,別找了。”,隨後墨絡仁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孩子記住,當年太祖駕崩前留下了祖訓,隻教死前才能傳給儲君。我一生無子,隻有你這一個女兒,這話你可一定要聽清楚。”
“嗯,女兒一定牢記在心”
“這天下,姓墨;但這天下,是他程玄的”
“國師也是我們墨家的人嗎?”,墨年一臉不解
墨絡仁歎了一口氣
“太祖曾說過,這天下隻有他在的時候是咱墨家的。他死以後,天下千事萬民,皆由程玄掌著,便不會亂,天下便能一直姓墨。我起初是不理解這話的,我以為是你爺爺老糊塗了,把老祖宗的話都記錯了;又以為是那程玄給你爺爺下了迷藥,讓你爺爺說出這話。直到李治一事,我才發現,這天下便還真是在他手裏掌著才不亂。”
“孩兒不明白”
“年兒可知道當年太祖掃清地方豪門大戶一事”
“孩兒知道,當年太祖布局將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地方豪族掃清,然後開科舉,立翰林,將地方根深蒂固的門閥勢力從我國抹去”
“豪族雖是掃清了,但是問題也就出現了,你知道問題在哪嗎”
“國師講過一次。豪族大戶也是維係地方穩定的重要勢力——他們比官府更了解地方百姓,朝廷政策在他們的合作下可以更順利地推行,他們也可以幫官府鎮住不滿的那些百姓,甚至替朝廷當白手套。”
“不止如此,地方豪族經年累月編織出了一張巨大的權力網,甚至把朝廷都織進去了。把他們清掃,掃掉的不隻是地方上的勢力,還包括整個地方甚至朝廷上的官僚係統,而且地方上沒有豪族幫忙做事,政府的工作也極難推行。但是這個國家如今國泰民安,運行穩定,你可知為何”
“因為太祖爺開了科舉,讓仕人入朝為官”
“當年科舉,其實說白了又有多少人讀過書。兵荒馬亂的年代又不是我們如今這種寫進國律的義務教育——那時的窮苦百姓人家,哪有糧供孩子去讀書。所以地方豪族不僅是朝廷的白手套,還是朝廷的重要人才庫。哪怕科舉,舉上來的大多數也不過是地方豪族的殘餘罷了。至於那些真正的名士,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誰可能會下注到一個剛剛建立沒多久還經曆了大清洗的國家。你可知為何當時反而這一科舉就引來了這麽多棟梁之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確認戰鬥結束後,墨年也來到了程玄身邊,“國師,接下來準備怎麽辦”
“我該回家了,不然若蘭要說教我了”
“宮裏的那些大臣應該還等著你給這件事定性吧”
“有陛下在嘛”
“沒您,這事我可拿不下來”
此時的墨年不知為何回想起了八年前,父親把她叫到病床前與她談心的晚上。
“年兒呀,你可知這國家是誰在管”
“國師教過,是您在管”
“那你看是誰在管”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這天下自是您的天下,便也是您在管”
“在程玄那兒學的不錯(咳嗽聲)”
“父親,沒事吧,我這就找太醫”
“我沒事,別找了。”,隨後墨絡仁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孩子記住,當年太祖駕崩前留下了祖訓,隻教死前才能傳給儲君。我一生無子,隻有你這一個女兒,這話你可一定要聽清楚。”
“嗯,女兒一定牢記在心”
“這天下,姓墨;但這天下,是他程玄的”
“國師也是我們墨家的人嗎?”,墨年一臉不解
墨絡仁歎了一口氣
“太祖曾說過,這天下隻有他在的時候是咱墨家的。他死以後,天下千事萬民,皆由程玄掌著,便不會亂,天下便能一直姓墨。我起初是不理解這話的,我以為是你爺爺老糊塗了,把老祖宗的話都記錯了;又以為是那程玄給你爺爺下了迷藥,讓你爺爺說出這話。直到李治一事,我才發現,這天下便還真是在他手裏掌著才不亂。”
“孩兒不明白”
“年兒可知道當年太祖掃清地方豪門大戶一事”
“孩兒知道,當年太祖布局將那些搜刮民脂民膏的地方豪族掃清,然後開科舉,立翰林,將地方根深蒂固的門閥勢力從我國抹去”
“豪族雖是掃清了,但是問題也就出現了,你知道問題在哪嗎”
“國師講過一次。豪族大戶也是維係地方穩定的重要勢力——他們比官府更了解地方百姓,朝廷政策在他們的合作下可以更順利地推行,他們也可以幫官府鎮住不滿的那些百姓,甚至替朝廷當白手套。”
“不止如此,地方豪族經年累月編織出了一張巨大的權力網,甚至把朝廷都織進去了。把他們清掃,掃掉的不隻是地方上的勢力,還包括整個地方甚至朝廷上的官僚係統,而且地方上沒有豪族幫忙做事,政府的工作也極難推行。但是這個國家如今國泰民安,運行穩定,你可知為何”
“因為太祖爺開了科舉,讓仕人入朝為官”
“當年科舉,其實說白了又有多少人讀過書。兵荒馬亂的年代又不是我們如今這種寫進國律的義務教育——那時的窮苦百姓人家,哪有糧供孩子去讀書。所以地方豪族不僅是朝廷的白手套,還是朝廷的重要人才庫。哪怕科舉,舉上來的大多數也不過是地方豪族的殘餘罷了。至於那些真正的名士,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誰可能會下注到一個剛剛建立沒多久還經曆了大清洗的國家。你可知為何當時反而這一科舉就引來了這麽多棟梁之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