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郝力矩請客慶祝林楠提合作(1/5)
家裏有兩個小孩,大的女孩約四五歲,像李采集,名叫李蒙蒙;小的男孩約兩三歲,名字是李青青。兩個小孩很有禮貌,見麵馬上喊:“叔叔好。”
女孩雙手捧了杯水搖搖晃晃給郝力矩,男孩拿一顆櫻桃給他。郝力矩看到兩個可愛的小孩,立即變得親切和藹露出笑容,他蹲下身,抽了一張衛生紙,把小男孩的鼻涕和嘴角流出的口水擦了,把那顆櫻桃喂進他的嘴裏,抱起他,在他冷冰冰的稚嫩的臉上親了親。
李采集的妻子安頓好李采集,出來給郝力矩道謝。郝力矩一眼認出,她是賣燕窩絲的,孫微粒愛吃她店裏的燕窩絲和包子,郝力矩隔三岔五去買,每次幾乎都要排隊一二十分鍾,有時甚至三十分鍾。她那裏的燕窩絲和包子做得好,遠近聞名,常常有人專門開車從很遠的地方過來,排隊購買。
郝力矩說:“我經常到你那裏買燕窩絲、包子。”
易溶融說:“有點眼熟,沒想到你就是郝總,以後你來買東西可以先打電話,我把東西裝好放在旁邊,不用每次付錢,一個月結一次賬,這樣,可以來了拿到就走。”
郝力矩連聲說好,心想以後這個麻煩事變得簡單了,回去還可以跟孫微粒商量,他忙的時候讓她自己去拿。
李采集的妻子叫易溶融,是李采集的同鄉,老家是一個貧窮的山區小鎮。李采集是他們那個鄉鎮恢複高考以來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她來這裏陪伴李采集,同時在現在的麵食店打工。
麵食店老板是一對老夫妻,老兩口從國營麵食店退休後,把自己的臨街住房,改成門麵,開了這家店。老兩口為人忠厚老實,從不用不好的食材,做的燕窩絲和包子貨真價實,對員工也厚道。
易溶融在這裏做燕窩絲和包子已經八年,每天淩晨四點到店,差不多下午四點才下班,在這十二小時內,除了吃飯、上廁所,一直不停地做事,沒有節假日,全年隻有大年初一初二休息。盡管辛苦,工作時間很長,休息日少,她覺得跟在農村老家做農活相比勞動強度小了許多,況且沒有了風吹日曬。所以她喜歡並珍惜這個工作,老板交代的事積極認真做;老板沒有安排的活路也自覺主動地做。她身體健康,能堅持久站,手上靈巧,做事認真勤快,越做越好。
別人的燕窩絲,隻是表麵看是有絲的,不是太蓬鬆。他們店裏的燕窩絲,表麵一絲是一絲的,可以單獨撕開吃。易溶融的老板隻能做到表麵兩層是蓬鬆的,她現在能做到三層並且做的速度也比老板快很多。
他們的燕窩絲表麵的醬,是番茄醬和豬油等按比例配製的,既好看又好吃,搭配在上麵,使燕窩絲像精致的藝術品,受到顧客們的喜愛和追捧,是易溶融改進完成的。
他們的包子的餡料也是易溶融改進的,芽菜、肥肉、瘦肉、薑、蔥等餡料重新調整過,並固定比例;鹽、味精、花椒粉等作料,調好味後,固定比例。這個餡料讓不少顧客喜歡,包子的銷量翻了一番。近幾年她的手藝超過師傅。
隔壁的房東見他們生意火爆,眼紅,私下多次找到易溶融,邀請她合夥開店或他出每月兩萬五工資再加30%的股份請她幫忙,說:“我出的這個條件高的不能再高了,我當老板肯定都賺不到這麽多”。
易溶融每次都婉言謝絕。現在,男老板生病不能幹了,女老板身體欠佳,來店裏的時間越來越少,店裏的事基本全部交給她管。與此同時,工資也在不停地給她提高,現在每月兩萬,年終再加六萬獎金,這是淨收入。已經遠遠超過李采集。郝力矩在原來的公司當副總時,年薪不到二十萬,扣除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等,實際到手的平均每月隻有一萬多點。在當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成都,一個在麵食店的打工者有如此多的收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易溶融說話很少,說了那兩句,便沒了話語。郝力矩告辭,這才仔細看了看她,易溶融紮個馬尾,穿一件白色的緊湊的衣服,一雙運動鞋,氣色健康,臉上一點沒有那種長期長時間工作容易產生的倦容,有種樸素的美,純淨的美,就像青藏高原上人跡罕至的地表,汩汩地從地下冒出的清澈透明的泉水一樣的純淨質樸。她身材有些粗大,大鼻子、大眼睛、大嘴巴、大臉盤、大把的頭發。不過她的五官整體是協調的,大的好看。隻有一雙手明顯很大,關節突出,不像是女人的手,倒像是一雙男人的手。郝力矩估計跟她長期用力做麵食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孩雙手捧了杯水搖搖晃晃給郝力矩,男孩拿一顆櫻桃給他。郝力矩看到兩個可愛的小孩,立即變得親切和藹露出笑容,他蹲下身,抽了一張衛生紙,把小男孩的鼻涕和嘴角流出的口水擦了,把那顆櫻桃喂進他的嘴裏,抱起他,在他冷冰冰的稚嫩的臉上親了親。
李采集的妻子安頓好李采集,出來給郝力矩道謝。郝力矩一眼認出,她是賣燕窩絲的,孫微粒愛吃她店裏的燕窩絲和包子,郝力矩隔三岔五去買,每次幾乎都要排隊一二十分鍾,有時甚至三十分鍾。她那裏的燕窩絲和包子做得好,遠近聞名,常常有人專門開車從很遠的地方過來,排隊購買。
郝力矩說:“我經常到你那裏買燕窩絲、包子。”
易溶融說:“有點眼熟,沒想到你就是郝總,以後你來買東西可以先打電話,我把東西裝好放在旁邊,不用每次付錢,一個月結一次賬,這樣,可以來了拿到就走。”
郝力矩連聲說好,心想以後這個麻煩事變得簡單了,回去還可以跟孫微粒商量,他忙的時候讓她自己去拿。
李采集的妻子叫易溶融,是李采集的同鄉,老家是一個貧窮的山區小鎮。李采集是他們那個鄉鎮恢複高考以來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她來這裏陪伴李采集,同時在現在的麵食店打工。
麵食店老板是一對老夫妻,老兩口從國營麵食店退休後,把自己的臨街住房,改成門麵,開了這家店。老兩口為人忠厚老實,從不用不好的食材,做的燕窩絲和包子貨真價實,對員工也厚道。
易溶融在這裏做燕窩絲和包子已經八年,每天淩晨四點到店,差不多下午四點才下班,在這十二小時內,除了吃飯、上廁所,一直不停地做事,沒有節假日,全年隻有大年初一初二休息。盡管辛苦,工作時間很長,休息日少,她覺得跟在農村老家做農活相比勞動強度小了許多,況且沒有了風吹日曬。所以她喜歡並珍惜這個工作,老板交代的事積極認真做;老板沒有安排的活路也自覺主動地做。她身體健康,能堅持久站,手上靈巧,做事認真勤快,越做越好。
別人的燕窩絲,隻是表麵看是有絲的,不是太蓬鬆。他們店裏的燕窩絲,表麵一絲是一絲的,可以單獨撕開吃。易溶融的老板隻能做到表麵兩層是蓬鬆的,她現在能做到三層並且做的速度也比老板快很多。
他們的燕窩絲表麵的醬,是番茄醬和豬油等按比例配製的,既好看又好吃,搭配在上麵,使燕窩絲像精致的藝術品,受到顧客們的喜愛和追捧,是易溶融改進完成的。
他們的包子的餡料也是易溶融改進的,芽菜、肥肉、瘦肉、薑、蔥等餡料重新調整過,並固定比例;鹽、味精、花椒粉等作料,調好味後,固定比例。這個餡料讓不少顧客喜歡,包子的銷量翻了一番。近幾年她的手藝超過師傅。
隔壁的房東見他們生意火爆,眼紅,私下多次找到易溶融,邀請她合夥開店或他出每月兩萬五工資再加30%的股份請她幫忙,說:“我出的這個條件高的不能再高了,我當老板肯定都賺不到這麽多”。
易溶融每次都婉言謝絕。現在,男老板生病不能幹了,女老板身體欠佳,來店裏的時間越來越少,店裏的事基本全部交給她管。與此同時,工資也在不停地給她提高,現在每月兩萬,年終再加六萬獎金,這是淨收入。已經遠遠超過李采集。郝力矩在原來的公司當副總時,年薪不到二十萬,扣除個人所得稅、五險一金等,實際到手的平均每月隻有一萬多點。在當時(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成都,一個在麵食店的打工者有如此多的收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易溶融說話很少,說了那兩句,便沒了話語。郝力矩告辭,這才仔細看了看她,易溶融紮個馬尾,穿一件白色的緊湊的衣服,一雙運動鞋,氣色健康,臉上一點沒有那種長期長時間工作容易產生的倦容,有種樸素的美,純淨的美,就像青藏高原上人跡罕至的地表,汩汩地從地下冒出的清澈透明的泉水一樣的純淨質樸。她身材有些粗大,大鼻子、大眼睛、大嘴巴、大臉盤、大把的頭發。不過她的五官整體是協調的,大的好看。隻有一雙手明顯很大,關節突出,不像是女人的手,倒像是一雙男人的手。郝力矩估計跟她長期用力做麵食有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