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太平爭權(3/4)
太平公主仗持太上皇李旦,掌握大權幹涉朝政。7位宰相中,有5位出自於太平公主的推薦(5位是竇懷貞、蕭至忠、岑曦、崔湜、陸象先)。隻有郭元振和魏知古是李隆基心腹。李隆基想要策反崔湜,一天晚上召崔湜進宮。崔湜的弟弟崔滌說:“哥哥此番進宮,皇帝問話一定要如實作答。”崔湜道:“你懂些什麽?”沒有理會弟弟的忠告。李隆基見到叩拜的崔湜,親自將其扶起,賜座道:“汝是國家棟梁,聽說你與竇、岑、蕭,關係甚密?”崔湜道:“均因國事來往,皆是陛下臣子。”李隆基見崔湜並未言明,便隨意聊了些閑篇,送崔湜到門外,道:“天黑,汝行路要小心仔細。”崔湜叩拜道:“多謝陛下。”便轉身離去,李隆基歎道:“終不歸我用啊。”
太平公主與侍中(最高監督長)岑曦、左仆射(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竇懷貞,中書令(最高立法長)蕭至忠、檢校中書令崔湜,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京畿總衛戍司令部政府秘書長)新興王李晉,左羽林禁軍第一軍大將軍常元楷,代理右羽林(禁軍第二軍)將軍李慈等加快了罷黜李隆基,另立新君的謀劃。崔湜還與宮女元氏秘密準備在“赤箭粉”裏下毒,讓李隆基吞服。
此時已是中書侍郎(副立法長)的王琚警告李隆基說:“事情緊急,必須要先發製人。”左丞(國務院左秘書長)張說自東都洛陽派人到長安向李隆基呈獻佩刀。荊州(湖北省江陵縣)長史(政府秘書長)崔日用進京奏事,秘密向李隆基進言說:“太平公主陰謀叛亂已經很久,陛下在東宮時仍是臣子的身份,如果討伐,必須使用謀略,而今已經升登寶座,隻要一道詔書,誰敢反抗?萬一叛徒政變成功,悔之晚矣。”李隆基說:“你分析得很對,隻怕驚動太上皇。”崔日用說:“天子孝道,在於保全帝國安定四海;若叛徒成功,勢必天下大亂,孝道在哪裏呢?請陛下先掌握北軍(禁軍),然後逮捕叛徒黨羽,我保證不會驚動太上皇。”李隆基同意,任命崔日用為吏部侍郎(國務院文官副部長)。
七月初,右散騎常侍(立法院最高顧問官)魏知古得到太平公主叛亂計劃,立即秘密向李隆基匯報說:“太平公主準備於本月4日發動政變,計劃命常元楷、李慈率羽林禁軍衝進武德殿;竇懷貞、蕭至忠、岑曦等在南牙(政府各機關所在地)率士卒響應。”李隆基立刻召集齊王李範(李隆範)、薛王李業(李隆業)、郭元振以及龍武(禁軍第三、第四軍)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宮廷副總管)薑皎、太仆少卿(畜牧部副部長)李令問、尚乘奉禦(宮廷總管府禦馬管理官)王守一、內給事(宦官總管秘書官)高力士、果毅(民兵征兵府司令)李守德共同定計,籌劃武裝鎮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太平公主與侍中(最高監督長)岑曦、左仆射(國務院左最高執行長)竇懷貞,中書令(最高立法長)蕭至忠、檢校中書令崔湜,以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京畿總衛戍司令部政府秘書長)新興王李晉,左羽林禁軍第一軍大將軍常元楷,代理右羽林(禁軍第二軍)將軍李慈等加快了罷黜李隆基,另立新君的謀劃。崔湜還與宮女元氏秘密準備在“赤箭粉”裏下毒,讓李隆基吞服。
此時已是中書侍郎(副立法長)的王琚警告李隆基說:“事情緊急,必須要先發製人。”左丞(國務院左秘書長)張說自東都洛陽派人到長安向李隆基呈獻佩刀。荊州(湖北省江陵縣)長史(政府秘書長)崔日用進京奏事,秘密向李隆基進言說:“太平公主陰謀叛亂已經很久,陛下在東宮時仍是臣子的身份,如果討伐,必須使用謀略,而今已經升登寶座,隻要一道詔書,誰敢反抗?萬一叛徒政變成功,悔之晚矣。”李隆基說:“你分析得很對,隻怕驚動太上皇。”崔日用說:“天子孝道,在於保全帝國安定四海;若叛徒成功,勢必天下大亂,孝道在哪裏呢?請陛下先掌握北軍(禁軍),然後逮捕叛徒黨羽,我保證不會驚動太上皇。”李隆基同意,任命崔日用為吏部侍郎(國務院文官副部長)。
七月初,右散騎常侍(立法院最高顧問官)魏知古得到太平公主叛亂計劃,立即秘密向李隆基匯報說:“太平公主準備於本月4日發動政變,計劃命常元楷、李慈率羽林禁軍衝進武德殿;竇懷貞、蕭至忠、岑曦等在南牙(政府各機關所在地)率士卒響應。”李隆基立刻召集齊王李範(李隆範)、薛王李業(李隆業)、郭元振以及龍武(禁軍第三、第四軍)將軍王毛仲、殿中少監(宮廷副總管)薑皎、太仆少卿(畜牧部副部長)李令問、尚乘奉禦(宮廷總管府禦馬管理官)王守一、內給事(宦官總管秘書官)高力士、果毅(民兵征兵府司令)李守德共同定計,籌劃武裝鎮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