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盛世輝煌(2/4)
公元714年正月13日,李隆基下令:自今以後,應遴選有才幹見識的中央政府官員擔任都督(軍區司令)、刺史(州長),並遴選成績優秀的都督、刺史到中央供職,使中央與地方互相交流。
這一年,張巡的哥哥張曉入社學,張父母均是開明之人,每當張曉放學,便讓小張巡和阿姐跟隨哥哥一起學習簡單的字及詩文。父母發現張巡見過之字便不再忘記,背過詩文便不會再錯。
中宗李顯在位時,皇親國戚互相競賽,興建佛教寺廟,上疏請準把平民剃度成僧尼。於是富家青年子弟很多人剃去頭發進入寺廟,用以逃避捐稅差役。針對這種弊端,己升任為紫微令(最高立法長)的姚崇上書玄宗。公元714年正月7日,李隆基下令清查全國和尚尼姑,沒有真心出家,行為荒唐而留發還俗的達一萬兩千餘人。後玄宗又令官屬不得親近僧人,尼姑,道士。
薛王李隆業的舅父王仙童欺淩平民,遭禦史(監察官)上書彈劾,李隆業出麵說情。李隆基下令。紫微(立法院)、黃門(監督院)複查。紫微令(最高立法長)姚崇,檢校黃門(攝理最高監督長)盧懷慎奏報:“王仙童犯罪事實確鑿,監察官的指控沒有一件是誣陷的,不可以舍棄不問。”李隆基批準。至此,皇親國戚的暴行大為減少。
唐朝傳統,無論雅樂俗樂,都隸屬太常(祭祀部)。玄宗對聲律非常精通,將音樂和戲劇、歌舞、雜耍特技分開管理,另行設置左右“教坊。”李隆基又精選樂工數百人,在皇宮的梨園集合,親自教他們演奏,稱“皇家梨園弟子,”又命宮女宦官學習;又遴選女藝人集中在宜春坊(宮城宜春門內)。禮部侍郎(教育部副部長)張廷圭等上疏勸阻,李隆基雖然不能接納,但對他們都嘉許獎賞。
公元714年,閏二月二十八日,申王李成義請求擢升王府錄事(記錄員)閻楚珪當王府參軍(參謀官)。姚崇、盧懷慎說:“此前曾奉聖旨:皇親國戚,除非有陛下的手令,否則不予批準。依照才幹委任官職是主管機關的職責;利用關係,把官職爵位當做獎勵,是破壞政府的法製行為。”閻楚珪升遷之事遂被擱置,從此再無請托事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一年,張巡的哥哥張曉入社學,張父母均是開明之人,每當張曉放學,便讓小張巡和阿姐跟隨哥哥一起學習簡單的字及詩文。父母發現張巡見過之字便不再忘記,背過詩文便不會再錯。
中宗李顯在位時,皇親國戚互相競賽,興建佛教寺廟,上疏請準把平民剃度成僧尼。於是富家青年子弟很多人剃去頭發進入寺廟,用以逃避捐稅差役。針對這種弊端,己升任為紫微令(最高立法長)的姚崇上書玄宗。公元714年正月7日,李隆基下令清查全國和尚尼姑,沒有真心出家,行為荒唐而留發還俗的達一萬兩千餘人。後玄宗又令官屬不得親近僧人,尼姑,道士。
薛王李隆業的舅父王仙童欺淩平民,遭禦史(監察官)上書彈劾,李隆業出麵說情。李隆基下令。紫微(立法院)、黃門(監督院)複查。紫微令(最高立法長)姚崇,檢校黃門(攝理最高監督長)盧懷慎奏報:“王仙童犯罪事實確鑿,監察官的指控沒有一件是誣陷的,不可以舍棄不問。”李隆基批準。至此,皇親國戚的暴行大為減少。
唐朝傳統,無論雅樂俗樂,都隸屬太常(祭祀部)。玄宗對聲律非常精通,將音樂和戲劇、歌舞、雜耍特技分開管理,另行設置左右“教坊。”李隆基又精選樂工數百人,在皇宮的梨園集合,親自教他們演奏,稱“皇家梨園弟子,”又命宮女宦官學習;又遴選女藝人集中在宜春坊(宮城宜春門內)。禮部侍郎(教育部副部長)張廷圭等上疏勸阻,李隆基雖然不能接納,但對他們都嘉許獎賞。
公元714年,閏二月二十八日,申王李成義請求擢升王府錄事(記錄員)閻楚珪當王府參軍(參謀官)。姚崇、盧懷慎說:“此前曾奉聖旨:皇親國戚,除非有陛下的手令,否則不予批準。依照才幹委任官職是主管機關的職責;利用關係,把官職爵位當做獎勵,是破壞政府的法製行為。”閻楚珪升遷之事遂被擱置,從此再無請托事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