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智囊續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章 自序(1/2)

《智囊》這本書成書於天啟六年(1625年),馮夢龍先生後又做了多次增補。他出生於明後期萬曆二年。這時在世界的西方正是文藝複興時期,與之遙相呼應,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文明的東方大國,也出現了許多離經叛道的思想家、藝術家。如李卓吾、湯顯祖、袁宏道等等一大批文人,以他們驚世駭俗的見解,鮮明的個性特色,卓絕的藝術成就,寫下了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璀璨的篇章。在這一批文人中,馮夢龍以其對小說、戲曲、民歌、笑話等通俗文學的創作、搜集、整理、編輯,為我國文學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卒於南明唐王隆武二年,也就是清順治三年,終年七十三歲。在這一年的前後,有許多很有成就的文學家,如淩蒙初(1644),侯峒曾、黃淳耀、黃道周、吳應箕、夏允彝、祁彪佳、劉宗周(1645),阮大鉞、王思任(1646),楊廷樞、陳子龍、夏完淳(1647)等等,在戰亂中死去。一場具有資本主義萌芽狀態的中國式的文藝複興在閉關鎖國的環境下夭折了。
《智囊》成書後,中華大地上,每隔百年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1644年,駐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領清兵入關。
入關後20年時間裏,清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
後又平定三藩之亂、統一台灣,完成全國統一。
1894年,中日兩國因朝鮮半島的爭奪而爆發戰爭,清朝派遣兵力支援朝鮮,經過多次戰鬥,與日軍在陸海兩個戰場上均遭遇慘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遼東半島等領土,並賠款2億兩白銀給日本。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凱誘使清帝溥儀遜位,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清朝從此結束
清朝退位後,又一個政治團體登上舞台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布成立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
1914年7月8日,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中華革命黨。
1919年10月10日,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
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隨後北伐戰爭開始。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
1927年4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