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煙花的結果和舍利的前身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章 破廟(4/5)

那座橋是一整塊大理石板,寬約兩米,長約五米,重達幾十噸,當真隻有神仙魯班才能建造此等石橋。沒有人知道那座橋是什麽時候建成的,整條河上隻有中遊這麽一座石橋。
5
日子一天天過去,一年年過去。解放之後,無見法師比以前忙碌了。無見法師收了一位徒弟,又收了一位徒弟。
從前,閑暇的時候多,念經、寫經、聽講之外,師父還教耳忘繪畫、書法,以及古文、詩詞。解放前能做得起法事的家庭,一般隻有地主、富農、商人、匠戶。春秋季節,耳忘常在山中漫遊,他將自己在雲山中的漫遊稱為“雲遊”。
雲山中有兩種花特別多、一種花特別少。特別多的是杜鵑花、蘭草花,特別稀少的是百合花。蘭草花雖多,卻不像百合花那樣可以在很遠處看見,需要用鼻子聞。後來,他就知道哪裏有蘭草花、哪裏有百合花了。
師父卻喜歡菊花。在兩片菜園裏,師父都種有幾叢菊花。那些菊花不知是何品種,能開碗口大的花。花朵太大太沉,師父需將花枝用竹棍支撐起來。
解放之後,多數家庭都請得起和尚、道士了。道士畫符,和尚念經,超度亡魂。
仙橋集一帶,有近千戶人家,每年總有幾十戶人家辦喪事。每次法事或一日或幾日,倒讓無見法師忙碌起來。廟門不能總是關著,於是收了兩個徒弟。
這兩位徒弟,都是家境不好上不起學的,都隻讀過兩年級,認不得太多字。念經,不識字是不行的,不可能都像六祖慧能那樣聰慧、能將經書全背下來。閑暇之時,無見法師需教兩位徒弟識字、讀經、講經,也還要教他們寫字,因此竟然連繪畫、練習書法的時間也沒有了,更別提“雲遊”了。
魯班廟是座小廟,並沒有嚴格的作息時間,隻是規定寅時起床、亥時入睡。一天中當值的小和尚,必須燒五遍香、撞五次鍾,但經常鍾點不準,無見法師也不計較。解放前每日兩餐,解放後已改為每日三餐。過齋、用齋的時間之外,便讓小和尚自習功課。每天,無見法師用兩個小時給徒弟講解經文奧義。
冬天夜晚,可以想見小廟的門外會有豹子或狼經過,下雪天的早上總能看到野獸的足跡,那些野獸是從二十裏外的深山區來的。小廟是四合院結構,房屋很高,牆為磚牆,所以豹子並不能跳進院中。地麵都是花崗岩,狼也不可能打洞到屋內。
解放之後,趕集的人比解放前要多很多。小和尚們甚至不需親自趕集,隻需讓趕集人帶幾塊豆腐,有時也帶些酒。和尚不吃肉,豆腐和花生米幾乎算是最好的菜了——花生可從趕集人直接購買。魯班廟並不戒酒,但規定隻有晚餐可以喝酒,每次飲酒不超過二兩,每周不超過兩次。
在忙碌與閑暇中,無見法師走到他生命中的六十歲了。
6
三年前,人民公社在仙橋大隊建起了一所中學,與仙橋小學建在一起。這座學校,從廟門口便可看到,在正東方,在仙橋河東邊四百米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