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煙花的結果和舍利的前身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章 破廟(3/5)

3
師父坐化這年,全縣已解放了,地主、富農的田被沒收,貧農都分到了田地,師父把一個新時代交給無見法師見證。
山區縣實行土葬,村民們從沒見過火葬。水鑒法師火葬這天,魯班廟比以往熱鬧百倍,堪稱廟會,但魯班廟是沒有廟會的。或許,每一位法師的火葬,便是魯班廟幾十年一遇的廟會。
師父圓寂後,無見法師便請當地一位窯匠清理荼毗所,並募捐幹柴。山區最不缺的就是柴禾,募捐所得的柴禾,估計火化用去一些外,足夠魯班廟再燒一年。
當地的各種匠人,雖不是魯班廟的俗家弟子,卻是其忠實信徒。魯班廟的香火錢,除善心的地主、富農捐贈一些外,另一些主要來自各種匠人。
當地匠人也有拜師和出師兩種儀式。對瓦匠和木匠來說,出師後稱為“掌線的”,可以像比丘一樣收錄弟子。拜師和出師的匠人,一般都會到魯班廟拜祭魯班,所提之物多是一些供果,也有捐一些燈油錢的。
火化和燒窯是一樣的,將屍體放在磚坯之上。平常燒滿窯大磚需三天三夜,荼毗所隻需燒一天一夜。火化這天,附近村莊的居民都趕來了,他們想看燒窯和火葬有什麽不同。
在前來看熱鬧或為老和尚送往生的人中,無見法師認出一位女子。她已經十八歲了,已經嫁人,腆著個大肚子,在丈夫的攙扶下,小腳一步一步地走來。
在觀音菩薩像前,那女子恭敬地叩了九個響頭,口中大概是禱告要生兒子。在功德箱,那女子的丈夫捐了一枚“袁大頭”。
她一定告訴過丈夫,無見法師對她有過救命之恩。或許因為耳忘和尚當初說出魯班廟,這位女子最終才落根這裏。六年以來,不知這女子是如何活過來的。
閉窯一日後是開窯之日,比燒窯之日還要熱鬧。眾人都想看一個究竟——究竟法師的舍利中有沒有舍利子?
令人驚歎的一幕出現了:舍利中竟有七顆珍珠般的舍利子,光彩奪目,仿佛浴火重生的鳳凰!
不知誰喊了一聲“阿彌陀佛”——並不是無見法師喊的,眾人一齊拜倒在荼毗所前,三跪九叩。“高僧啊!”“水鑒法師真是菩薩轉世!”——眾人議論紛紛。
無見法師小心翼翼地將舍利子收在一個透明的玻璃瓶中,這是他事先準備好的舍利瓶。其餘的舍利骨灰,被收入一個小壇子中。舍利子,供奉在魯班像前。舍利壇,寫上師父法號、卒年,被放在講經室中,依次排放。無見法師不敢將舍利子供奉在觀音像前,怕靠近廟門,容易丟失。
據師父水鑒法師說:五百年來,隻有兩位法師出現過舍利子。那些舍利子,都被其他寺廟或信徒請走了。信徒請走一枚舍利子,需一錠元寶;寺廟請走一枚舍利子,需十卷經書。
4
據師父講:魯班廟,是仙橋集上的林大善人捐資所建。林大善人是林少保的孫子,明天順年間遷到仙橋集,後來形成大林灣和林家灣兩個村莊。(神)仙橋河、(神)仙橋集和(神)仙橋保,都是因為神仙橋而得名。傳說,神仙橋是神仙魯班所建,民間又稱之為魯班橋。
耳忘問:林少保的孫子怎麽會遷到仙橋集呢?
師父說:林少保在元末起兵抗元,最先是跟著徐壽輝的。徐壽輝死後,投奔朱元璋,跟從胡大海。林少保娶胡大海的女兒為妻,生了三個兒子,起名為元、亨、貞,來自乾卦“元亨利貞”。林少保的第一位妻子,生有四個兒子,跟隨他打仗,後來都當了將軍。第二位妻子,因為是胡大海的女兒,被朱元璋封為誥命夫人,後來居上成為正妻。林少保死後,隻能有一個兒子繼承爵位,嫡長子林元讓給弟弟林亨,此時林貞還未成年。林元、林貞的兒子長大後,便帶著銀子到外地買田,林貞的一個兒子遷到神仙橋集,便是林大善人。因為傳說神仙橋是魯班所建,林大善人便修了這座魯班廟,供奉魯班。當時霧山已有寺廟,所以魯班廟建在雲山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