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雲遊(1/5)
1
在周圍方圓數裏,無見法師隻有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姓林名山濤、字響泉,就住在山下林家灣,是林家灣最後一位有名有字的人。
林響泉比耳忘和尚小十二歲,出生在林家灣,卻並非一直在此長大。考上大學時回鄉耀祖,入宗祠,起字,算是加冠。三十三歲時因為右派身份回到林家灣務農,原來是江西大學一名教師。
林響泉六歲時,父親被土匪綁票、撕票,母親帶他和兩位哥哥回到新集鎮——那時還未成為新集縣城。
林響泉家本來還算富裕,有一座山,家裏有些銀子。時逢戰亂,光城縣南鄉最大的惡霸地主武裝被徐向前擊敗,部分殘匪向北潰逃到仙橋集一帶。父親預感將要出事,把兩壇銀子埋藏了,卻沒來得及告訴妻子。妻子拿不出錢贖他,他就被土匪撕票了,連屍體也沒找到。
母親帶林響泉和他兩位哥哥回到新集鎮,準備投奔經商的父親。雖知娘家人已經逃走了、不知去向,因為聽說紅軍要攻打新集鎮。果然那年臘月,紅軍圍攻新集鎮。紅軍衝鋒了三次,最後炸塌了城牆,衝入城中與保安團展開巷戰。
林響泉的兩位哥哥,一位九歲,一位十二歲,跑到街上看熱鬧,一個被流彈打死了,一個被倒塌的房屋給砸死了。母親在縣城靠給人家洗衣服養活林響泉,供他上學。
林響泉既知道刻苦,又是天才,小學跳了一次級、中學跳了一次級,每次考試仍是滿分(五分製)。高二時參加高考,成績為河南省第九區第二名,考上了江西大學,那一年才滿十五歲,即入族譜。
大學畢業後,林響泉留校任教。在他二十五歲那年,河南省第九區解放。解放後的專區行署專員是新集縣人,聽聞江西大學教師林響泉被譽為“新集縣三個半文人”之首,派人請他做秘書,卻被他拒絕了。因為林響泉聽說專員是個大老粗,沒上過學,是遊擊隊長出身。
林響泉這樣的性格可想而知,在大學教書看不起校長,也看不起同事。因為在講堂上“誹謗朝政”,遂成為第一批右派分子。
回村務農後,林響泉不願與生產隊員一塊幹活,隊長就讓他一個人到山裏開荒。於是,無見法師便時常看到虎頭山腳下,經常有一個男人在那裏“愚公移山”,將山坡整成坡地。
無見法師並不是個很有好奇心的人,但是因為聽說這個年輕人是位大學教師,就很想結識他了。
虎頭山並不高,從廟門口順山路繞行到山腳,不過一裏遠近。林響泉知道無見法師是魯班廟的住持,見他頗有仙風、飄然若世外之雲,就對他十分敬重。無見法師邀林響泉到廟裏喝茶,林響泉愉快地接受了。
仙橋河的上遊有一個茶場,那時隻有茶場可以種茶,生產隊不許種茶,因為耕地不夠。無見法師雲遊到茶場,采得一些茶籽,在雲山上種了一些“野茶”,沒人管他。
兩人相談甚歡,論及書法、繪畫、文學以及醫學,兩人同好,年輕十二歲的林響泉見識甚至在無見法師之上。自此林響泉常主動到魯班廟喝茶,打發漫長的時間。
對於這位大學教師的開荒工作,生產隊長既不監督,也從不過問。在輩份上,生產隊長比他還要矮一輩,且林響泉是位“舉人”。從前,林家灣隻出過“庠生”。
兩人偶爾也談佛學。年輕時,林響泉絕不與佛沾邊,是絕對的“新青年”,現在倒對佛學產生了興趣。在佛經方麵,無見法師自然是林響泉的老師。
林響泉隻是對佛學有興趣,並非真的信佛,被動的戒律在他看來是一種主觀的虛妄。有一次,他打死了一條追趕他的白蛇,把蛇皮剝了,砍梧桐樹製琴。在當地,白蛇是打不得的,被尊稱為“白蛇娘娘”。
開荒幾年後,林響泉被調去仙橋大隊唯一的學校仙橋小學教五年級語文。公社教管站在仙橋大隊設立中學後,又改教初一、初二、初三語文。仙橋中學的首屆畢業生,便是林響泉一直帶到初三的。不過,林響泉並非班主任,他仍是一個右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周圍方圓數裏,無見法師隻有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姓林名山濤、字響泉,就住在山下林家灣,是林家灣最後一位有名有字的人。
林響泉比耳忘和尚小十二歲,出生在林家灣,卻並非一直在此長大。考上大學時回鄉耀祖,入宗祠,起字,算是加冠。三十三歲時因為右派身份回到林家灣務農,原來是江西大學一名教師。
林響泉六歲時,父親被土匪綁票、撕票,母親帶他和兩位哥哥回到新集鎮——那時還未成為新集縣城。
林響泉家本來還算富裕,有一座山,家裏有些銀子。時逢戰亂,光城縣南鄉最大的惡霸地主武裝被徐向前擊敗,部分殘匪向北潰逃到仙橋集一帶。父親預感將要出事,把兩壇銀子埋藏了,卻沒來得及告訴妻子。妻子拿不出錢贖他,他就被土匪撕票了,連屍體也沒找到。
母親帶林響泉和他兩位哥哥回到新集鎮,準備投奔經商的父親。雖知娘家人已經逃走了、不知去向,因為聽說紅軍要攻打新集鎮。果然那年臘月,紅軍圍攻新集鎮。紅軍衝鋒了三次,最後炸塌了城牆,衝入城中與保安團展開巷戰。
林響泉的兩位哥哥,一位九歲,一位十二歲,跑到街上看熱鬧,一個被流彈打死了,一個被倒塌的房屋給砸死了。母親在縣城靠給人家洗衣服養活林響泉,供他上學。
林響泉既知道刻苦,又是天才,小學跳了一次級、中學跳了一次級,每次考試仍是滿分(五分製)。高二時參加高考,成績為河南省第九區第二名,考上了江西大學,那一年才滿十五歲,即入族譜。
大學畢業後,林響泉留校任教。在他二十五歲那年,河南省第九區解放。解放後的專區行署專員是新集縣人,聽聞江西大學教師林響泉被譽為“新集縣三個半文人”之首,派人請他做秘書,卻被他拒絕了。因為林響泉聽說專員是個大老粗,沒上過學,是遊擊隊長出身。
林響泉這樣的性格可想而知,在大學教書看不起校長,也看不起同事。因為在講堂上“誹謗朝政”,遂成為第一批右派分子。
回村務農後,林響泉不願與生產隊員一塊幹活,隊長就讓他一個人到山裏開荒。於是,無見法師便時常看到虎頭山腳下,經常有一個男人在那裏“愚公移山”,將山坡整成坡地。
無見法師並不是個很有好奇心的人,但是因為聽說這個年輕人是位大學教師,就很想結識他了。
虎頭山並不高,從廟門口順山路繞行到山腳,不過一裏遠近。林響泉知道無見法師是魯班廟的住持,見他頗有仙風、飄然若世外之雲,就對他十分敬重。無見法師邀林響泉到廟裏喝茶,林響泉愉快地接受了。
仙橋河的上遊有一個茶場,那時隻有茶場可以種茶,生產隊不許種茶,因為耕地不夠。無見法師雲遊到茶場,采得一些茶籽,在雲山上種了一些“野茶”,沒人管他。
兩人相談甚歡,論及書法、繪畫、文學以及醫學,兩人同好,年輕十二歲的林響泉見識甚至在無見法師之上。自此林響泉常主動到魯班廟喝茶,打發漫長的時間。
對於這位大學教師的開荒工作,生產隊長既不監督,也從不過問。在輩份上,生產隊長比他還要矮一輩,且林響泉是位“舉人”。從前,林家灣隻出過“庠生”。
兩人偶爾也談佛學。年輕時,林響泉絕不與佛沾邊,是絕對的“新青年”,現在倒對佛學產生了興趣。在佛經方麵,無見法師自然是林響泉的老師。
林響泉隻是對佛學有興趣,並非真的信佛,被動的戒律在他看來是一種主觀的虛妄。有一次,他打死了一條追趕他的白蛇,把蛇皮剝了,砍梧桐樹製琴。在當地,白蛇是打不得的,被尊稱為“白蛇娘娘”。
開荒幾年後,林響泉被調去仙橋大隊唯一的學校仙橋小學教五年級語文。公社教管站在仙橋大隊設立中學後,又改教初一、初二、初三語文。仙橋中學的首屆畢業生,便是林響泉一直帶到初三的。不過,林響泉並非班主任,他仍是一個右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