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煙花的結果和舍利的前身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3章 去來(3/4)

過河後,無見法師讓老人休息一會兒,說等會兒還要坐他的船回去。老人很驚訝,說黃河有什麽好看的,坐船也體驗不到什麽,平靜的時候就像一個池塘,要看隻看他洶湧的時候。
對麵沒有石砌的堤岸,全是土岸,渡船和這邊卻差不多。對岸也全是稻田,青青一片。老人說,這裏是新鄉地區原陽縣,“原陽大米”很有名的,鄭州人吃的都是原陽大米。
4
無見法師在花園口睡了一夜,聽了一夜的濤聲,以及蛙鳴。他想,有了這石砌的堤岸,黃河是再難向南決堤了,除非特別大的洪水。自有記錄以來,黃河一共決堤了一千多次,平均每三年就要決堤兩次,但人為的決堤卻隻有兩次。一次是南宋為了抗金,一次是蔣介石為了抗日。雖然都是為了抵禦外敵,但怎麽就能置百姓的生命於不顧?一九三八年的花園口事件,更是導致了一九四二年的河南省大饑荒。
如果沒有戰爭和水患,中原該是多麽富裕啊。無論在曆史哪個時期,中原都養育了中國最多的人口,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這裏的人總能在短暫的傷痛之後,就能重建家園。一九四二年之後,僅過了十二年,這裏就成為了麵貌一新的省會城市。
邙山人民公社,緊鄰花園口人民公社,地勢漸高,終於看到遠處有一座山了,這座山就是邙山。經過幾天的走訪,無見大師終於明白了邙山的來曆。
鄭州到滎陽的邙山,過去曾叫廣武山、嶽山,但當地人叫它邙山,也叫邙山頭。邙山頭,也就是北邙山的東頭。狹義的邙山,從孟津到鞏義,到滎陽西北的汜水關(虎牢關)。廣義的邙山,延伸到桃花峪渡口,整個滎陽境內都叫邙山。因為洛陽覆蓋的區域隻到滎陽西北的汜水關,所以那一段山脈古稱邙山,被認為是喪葬的風水寶地。滎陽北到鄭州北的邙山餘脈較矮一些,但當地人都稱之為邙山,臨近黃河桃花裕渡口還有個邙山村。狹義的邙山不到兩百裏,廣義的邙山有三百餘裏。
洛陽、鞏義邙山與滎陽、鄭州邙山的區別,猶如太室山與少室山的區別,前者都屬邙山山脈,後者都叫嵩山。
和孟津一樣,桃花峪也是黃河上數千年來重要的渡口。黃河流到桃花峪渡口,一連拐了兩個九十度的彎,所以桃花峪的水勢不是很急,而且河麵也不寬。因此,桃花峪便是天選的黃河渡口了。京廣鐵路線之所以不是垂直從安陽、新鄉經花園口到鄭州火車站,而是繞一個彎經過桃花峪,便是因為這裏的河麵不寬、水流不急而適合架橋。
鄭州的邙山和邙山風景區,就在桃花峪和鐵路橋之間。臨黃河的一座山,名叫三皇山。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叫三皇山,究竟是哪三皇。
古代人過黃河真是不易,通常幾十裏才能尋到一個小的渡口,但小的渡口並不安全。較大的比較安全的渡口,通常相距上百裏。
桃花峪這個古老的渡口,使許多南來北往的人由此改變路線。過河後,多數旅客並不徑直向北,而是往東北到河北省、向西北到山西省,正北是太行山脈。
因為接近山區,邙山人民公社的地比田多一些。河對岸的焦作地區武陟縣,雖然全部是平原,但放眼望去,卻不是像原陽縣那樣的稻田,而是麥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