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煙花的結果和舍利的前身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章 溪頭(1/5)

1
東莞市厚街鎮溪頭工業區,原是溪頭村的耕地,麵積約兩千畝,全部被規劃為工業區。溪頭村的居民住在一零七國道的西邊,工業區在國道東邊。
工業區仍在建設之中,向東延伸。一九九七年八月,工業區大概已有三分之二的土地建了廠房,美士電子廠是剛剛建好的一家工廠,林山遠將在這家工廠工作五年。
工業區的道路是南北和東西縱橫的,東西三條大道,中心大道穿過國道通往溪頭村。投資人需要承租多少土地、建築麵積,由投資方與村委會協商,簽訂合同,畫出工廠的平原圖;村委會建好廠房,投資人的公司便可以入駐了。
美士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貿易公司,沒有開廠,後來分租了凱大電子廠三層車間樓麵的二樓,隻生產一種產品。美士公司的業務量很大,獨自承租一座新廠房,計劃將越來越多的貿易產品改由自己的工廠生產。
新廠房也是三層樓的車間,美士電子廠將其中的二樓分租給捷龍電子廠。捷龍電子廠在美士廠內,如同美士電子廠在凱大廠內部時一樣,並不懸掛、張貼公司或工廠牌子;捷龍廠的員工在廠區內的生活、食宿服從美士電子廠的管理。
一年以後,溪頭工業區又向東建成更多廠房,捷龍廠搬出美士電子廠,其廠房麵積與美士廠差不多大,再後來捷龍公司又發展為兩家工廠。台灣一些公司都是這樣一步步由貿易而轉為實體的。捷龍廠搬出後,美士廠三層樓的車間仍然不夠用,又在一樓與外牆之間加蓋了鐵皮屋頂的車間,相當於有三層半樓麵的車間了。
美士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三個股東,都是業務員出身,大老板、二老板、小老板股份分別占比七成、二成、一成。捷龍廠隻有一位老板。美士廠的三位老板和捷龍廠的老板是一塊從台灣來的,隨行的還有一位美士廠的生產經理,也是台灣人——據說原來是在台灣賣菜的。
林山遠見到這群台灣人時,還有兩位捷龍廠聘請的大陸幹部,一位是工程課長,一位是產品結構工程師。
林山遠喜歡這座工廠,一是因為嶄新的廠區幹淨、明亮、整潔,二是廠區內有一個籃球場和兩個小花園。除生產樓外,廠區有一幢宿舍樓和一棟小樓。宿舍樓五層,一層為食堂。小樓隻有兩層,一樓為管理部辦公室,二樓為台灣幹部宿舍、食堂。
美士電子廠的一樓機器設備已安裝完畢,選定吉日為九月一日;計劃八月三十日搬廠,九月一日慶賀新生。二樓的捷龍廠仍在安裝設備,美士公司搬廠前林山遠幫捷龍廠安裝設備。
九月一日,美士電子廠舉行盛大的喬遷之喜慶賀活動,老板的許多台灣朋友前來道賀。公司在工廠大門內側擺了一張供桌,祭拜財神,課長級以上幹部都去敬香、叩頭。
廠慶時有演出,表演隊伍是東莞市台商協會厚街鎮分會組織的。深圳、東莞、惠州、廣州、珠海各市都有台商協會,各鎮都有分會。
員工都坐在籃球場上觀看表演。起初是鑼鼓隊表演,之後是一些節目。比較精彩的節目是兩位少林俗家弟子表演鐵頭功、鐵掌功,頭頂斷磚或單掌劈磚。那兩位俗家弟子或許是剃度過的,或許是練功過度,頭頂一圈幾乎是沒有毛發的。
中午的聚餐就在籃球場周圍舉行,十個人一桌。菜肴是直接從酒店做好後運過來的,並不是在工廠食堂裏做的。
搬過來的員工隻在一樓車間,有三條生產流水線。車間兩頭,一頭為倉庫,一頭為辦公室。一樓車間有三間辦公室,分別是生產部、品管課、工程課辦公室。生產部辦公室靠大門口及樓梯,品管課居中。
新工廠開工時,主要幹部有六人。台幹二人分別是管理部協理大陳、製造部經理小陳,大陸幹部四人分別是管理課課長兼資材課課長畢小姐、製造課課長小賀、品管課課長林山遠和工程課課長老肖。經理比課長級別高一級,協理比經理級別高一級,協理之上是副總經理、總經理。協理大陳是大老板、總經理的小舅子。
管理部、製造部、品管課、工程課相對獨立,在工作上,管理部協理隻管轄管理課、資材課,製造部隻管轄製造課。負責統管全廠的是小老板、副總經理黃先生,黃先生平時都在台灣,通過電話或傳真與四個部門進行溝通,每月來工廠一次。
品管課的辦公室在製造部與工程課的辦公室之間,每次製造部經理小陳找林山遠談工作時,不是打內線電話或讓製造部文員喊林山遠過去,而是直接敲玻璃讓林山遠過去,這讓林山遠很煩,認為台灣經理不尊重他。
開工第六天,當生產經理又一次敲玻璃時——六天內已經敲過十幾次了,林山遠怒氣衝衝地走到經理室門口,一腳踢開門,竟把一塊鋁合金的門片板給踢掉了。辦公室的門,上半部為透明玻璃,下半部為五片鋁板。
生產部經理小陳怒不可遏,拍桌子罵起林山遠來。林山遠並不示弱,也拍經理的辦公桌,雙方怒懟起來,相互指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