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煙花的結果和舍利的前身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4章 結婚(4/5)

鍾琴從小被父母喚作“小女兒”,她哥哥、姐姐也都這麽喊。二姐大她六歲,大姐卻大她十四歲,大哥大她十六歲。因父親被打成右派,大哥、大姐沒上過一天學,後來大哥進了工廠,大姐一直在鄉下務農。
父親右派平反那年,回到城裏,大哥、大姐也可以參加工作——隻要能在一張表上填上名字就行。大姐練了一晚上,仍寫不好自己的名字,沒能進國營廠安排工作。那時大姐已嫁給一位農民,自此之後她就心情抑鬱,終於發展成抑鬱症,幾年前去世了。
大哥對林山遠說:“‘小女兒’脾氣不好,凡事你多讓著她一點。”
鍾琴上高中時,大嫂吵著要她父親的房子,父母氣不過,就把房子讓給大兒子一家了,從此鍾琴就跟著父親租房子住。鍾琴與大嫂關係很差,曾經罵過大嫂,因此大哥說她脾氣不好。這些是結婚後林山遠才知道的。
三哥在三年前與林山遠見過一麵,現在河北省牛城市委辦公室工作,距離遠,工作忙,沒有回來。三哥打來電話,對林山遠說:“你是男子漢,可不能欺侮鍾琴。”
二姐說得比較委婉:“鍾琴要是有什麽做得不對,你打電話給我們講,兩個人可不能吵架。”
新娘的“做頭”與新郞又不同。鍾琴的頭上梳了高髻,灑了金粉,插了宮花。如果這頭發是昨天做的,怎麽能保持一整夜呢?不睡覺嗎?後來林山遠才知道,新娘是早上六點就起來做頭的。
罩衣短褂是大紅描金的,下穿大紅的裙子,婚鞋也是大紅的。這樣的女性婚禮服和發式是當時流行的。
當地有背新娘上轎的習俗。鍾琴是被表弟背上車的,鞋子用手提著。出嫁時,鍾琴的母親在抹眼淚,鍾琴沒哭。當地並沒有哭嫁這個習俗。
接上新娘後,司機隻以時速六十公裏開車,十二點一刻將新娘送到林山遠家,時間剛剛好。司機說下午還有事,不參加婚宴,林山遠給他送了一條中華煙,表示感謝。
結婚拜堂的流程,與林山遠小時玩“過家家”的遊戲流程一樣。因為年輕人都出外打工了,拜堂時並沒有起哄的,也沒有捉弄新郎新娘及公公的。
婚宴擺了五桌,正堂和偏堂各擺兩桌,門樓一桌。鄉下稱為流水席,有三十二道菜。新郎新娘被送入洞房後,很快就出來敬酒。由司儀(鄉下稱為“置客的”)領著,先是給所有人同敬一杯,眾人必須起立,喝這杯酒。然後新人由主到次,挨桌敬酒。
挨桌敬酒時,對舅、姑要挨個敬酒,同時也讓新娘認識舅舅、姑姑。新娘給舅舅、姑父敬酒,舅舅、姑父必須喝;新人這邊,一般隻有新郎敬喝一杯。若是表兄弟在場,一定會攀新娘喝酒,但表兄弟都不在家。
流水席散場,客人都走了以後,新娘、新郎才坐下來吃一些東西,廚房給新人留有一些菜肴。
父親將三千多元禮錢交給林山遠,又將一份禮單給林山遠看了,卻又將禮單收回。父親說:“你將來不在家,親戚家有事還禮由我來還,不是大事你不用回來。”
“什麽大事?”林山遠問。
“像你叔叔、姑姑、舅舅家辦喜算是大事,你能回來就回來。”父親解釋說:“有些親戚,像你姑奶、舅爺的孫子、孫女他們,到你這一代能走就走,不能走就不走了。”
晚上鬧洞房前,父親請多子多孫的三太將婚床上撒上紅棗、花生、栗子、白果等物,放下帳子。二月初八晚上仍有些寒冷,婚房裏生了一隻炭火盆,擺了十幾張椅子。茶幾上泡著茶,放著果盤,果盤裏是喜糖、瓜子、花生、香煙等。
林山遠往上五代都是長門長子,年輕人又都出外打工了,晚上來鬧洞房的都是叔伯輩,也有幾位爺爺一輩的。這樣一來,就沒有人對鍾琴動手動腳了,鬧洞房就文明多了。
弟弟結婚時,鬧洞房的都是年輕人。雖然有些男青年高一輩,但“新婚三天無大小”“洞房不論輩”,弟弟、弟媳被整了兩三個小時。
農村的惡俗,不僅僅是鬧洞房。年輕媳婦在村莊中,甚至在田間地頭上,也會受到同輩青年的集體騷擾、調戲;那是在七十年代,童年的林山遠見過這種惡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