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禪窟與花幕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3章 三密二相(2/2)

修行必須明確入胎的過程,入胎與初顯是不同的,很多人在修行過程中,見過空性狀態,但是空性的狀態,與入胎胎住是不一樣的,也難怪有人說覺後空空無大千的說法,這其實距離入胎甚遠。金剛金雲: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則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則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則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則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入胎實際就是一合相的狀態,而一合相並非是空,如果修行中見過空性,問問真空妙有的有指的是什麽,如果不能明白,說明你根本沒有達到入胎的標準。所以現在很多人善於用空來表達佛性,實際上是錯誤的,不是佛之本源,也不是原始教法。經雲:「複次,我佛世尊有最勝法,謂佛世尊善能了知四種胎藏,一者不知入胎,亦複不知住出;二者有知入胎,不知住出;三者有知入住,不知出胎;四者有入住出皆悉了知。如是四種,知有差別,唯佛世尊,一一了知,是即名為佛最勝法。佛教中表達入胎的地方很多,隻是大家夠不到讀不懂而已,入胎猶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穀。後照平地。今家義開平地為三。對於涅槃五種牛味。高山大機能感頓教。日光前照。即有次第及不次第見佛性也。若涅槃中譬從牛出乳。次第五味。則對一代五時教味。次第相生。今明頓機。能見佛性。是故兼用食草之譬。乃以雪山譬舍那佛。忍草譬十二部經。牛食譬大機修觀。即得醍醐譬見佛性。這是表達入胎的過程。修行的目的就是成就他方世界,這個世界正是入胎之處。可以稱呼極樂世界,光明世界等。入胎非常微妙,故密不可宣,但是一旦明白其真實,密即為顯,這就是佛法的不可說可證之法。以上雖然講了這麽多也引用了經典的原文義,但是真正能明白需要時間,這就是品嚐真實。沒有真實的品嚐那是不可能明白什麽是入胎,佛教界現在的現象是多數人不修行,靠大腦製造佛境界,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這也是雲隱和他們師兄弟為了避免這些事情的發生,所采取的戒律禪修一體,鞏固華嚴實境的一個舉措,入胎狀態雖然是密上之密,但我們必須明白,密分內外,內密與外密的差別,這也是絕大多數的人必須嚴格了解密法所具備的三密二相,否則會學亂,不但不能明白入胎過程,甚至容易把密法當做顯法對待。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