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又是一年好光景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7 章 杏花蘭草攜春色 贈予郎君心亦如(1/4)

三月三是踏春郊遊,看廟會的好時節。嚴氏將季祈兒仔細打扮一番,又吩咐灶房長工備上吃食酒水,跟著季秀才一起租了輛騾車,攜著一家人往溪水鄉上的廟會去。
仙女廟修在溪水鄉,供奉的是百花娘娘,並祀東陵聖母,平日裏香火旺,四村五鎮都來供奉。
每年三月三,溪水鄉裏主持盛大的廟會用以祭祀,以求萬紫千紅,風調雨順。無論是那求子嗣的,求富貴的,求功名的,還是那求姻緣的,都會從十裏八鄉欣然趕來。
一場春雨隨風來,一片杏林漫山開。
溪水坡上杏花開遍,粉白花朵團團簇擁,一陣風來,零零飄下,淡香清遠,沁人心脾。仙女廟就修在這緩坡上,杏林裏。淡色的花林圍著青灰的廟頂,頗有種人間仙境之感。
杏樹下三五成群,坐著的多是些男子。隻見小廝利索布食,後生談笑風生,老翁推杯換盞,儒士舉棋自若。
臨溪的綠地上,則坐著那些衣著樸素村女婦人。水邊多麗人,嬌女兒打著扇子,立在溪邊,盈盈彎腰,拂過春水,洗去邪祟。童子嬉戲頑皮,扯著紅線,你追我趕,紙鳶淩空而去。
季子淼走在前麵,見杏林裏有塊稍斜的空處,快步上前鋪了布墊,回身招手讓一家人過來。地上枝枝蔓蔓,不甚平坦,嚴氏一雙小腳走得艱難,季秀才伸手去扶,袖子都沒碰到,就嚇得嚴氏腳底生風連忙躲開,嗔道:“這又不是在家裏,爺也不怕人笑話。”
季祈兒偷笑,都怪這春色撩人,平日裏在家裏見麵都會正經見禮的夫妻倆,也忍不住想這杏林春暖裏靠得近些。
嚴氏從食盒裏拿出點心果子,擺好,一家人圍坐閑談,恬靜美好。
季秀才小酌一杯,拉著季子淼考起他學問來。從《孟子》考至《周易》,考得季子淼抱怨連連。嚴氏聽不懂,與季祈兒湊在一處兒,耐心地教她打絡子。
季祈兒手生,嚴氏打一處,她懵一處,磕磕巴巴繞來繞去,手指都要打結。
季子淼實在看不過眼,搶了她手裏的絡子,繞起來,笑她道:“妹妹平日裏聰慧,就是這手笨,你瞧,我都看會了。”
“快些放下,也不怕人家看著笑話你,哪有兒郎打絡子的。”嚴氏用帕子打他一下。
暖陽漸漸高懸,照得人暖心暖意,陶醉非常。季祈兒吃飽喝足,倚在嚴氏身上,就快睡著。
正昏昏欲睡之際,隻見一位身著青藍直裰,頭戴方巾,麵容瘦削的中年人信步過來。季秀才忙起身,那人上前作揖見禮道:“季先生。久違大教。”
季秀才還禮道:“不敢不敢。你今日怎麽來這裏了?”
“今日楊公子做東,宴請曾高士在這處講學,就在那臨溪的高台上。說是講學,倒不如說是遊春交友,談詩論道,儒生聚會罷。公子他見你在這處,特要我來請你和你家小郎君。”那人指一指遠處的飛簷高台,笑道。
遠望過去,隻見台上皆是些青衫方巾的書生,熙熙攘攘聚在一塊,談笑風生。
“即是這樣,我便恭敬不如從命,帶著我兒隨你前去。”季秀才笑道。
他向嚴氏交代幾句,叫她在此處候他,帶著季子淼就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