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未命名草稿(2/5)
耕樂堂
位於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麵河,係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裏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耕樂堂
同裏濕地公園
位於鎮東北部,東南與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為鄰,北依澄湖,南鄰白蜆湖,是同裏與周莊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藥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遊區
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位於明媚秀麗的江蘇省常熟市陽澄湖畔,交通便捷,北離常熟市區10餘公裏,南達滬寧高速蘇州、無錫互通40和50公裏,東接常昆線至上海85公裏,2003年建成的蘇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內互通,205省道複線和錫太路與之相接,是長三角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節點。
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5A級旅遊區、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之一,一區占地1000多畝,景區占地6000多畝,擁有獨特的曆史人文和自然生態資源,已形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區、紅石民俗文化村、國防教育園、軍事訓練基地、蘆葦水陸迷宮、橫涇老街影視基地、沙家浜濕地公園、橫涇劇場、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 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004年底,為了配合30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的拍攝,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了沙家浜水鄉影視基地。
蘆葦活動區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陸上蘆葦迷宮兩大區域,縱橫交錯的河港和茂密的蘆葦,構成遼闊、狹長、幽深、曲折等多種形態的水麵或陸上蘆葦空間,形成一個個迷宮,為遊客提供了一個追尋野趣和體驗新四軍輾戰蘆葦蕩情景的場所。農家園是蘆葦活動區的一個亮點,水車、牛車、風車、高豎桅杆的農船和船坊盡現農家生活的樂趣;第一代“春來茶館”再現出當時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館原形。踩水車、竹林嬉戲,盡享農家生活樂趣,與蘆葦迷宮相得益彰。
常州環球恐龍城景區
常州環球恐龍城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環球恐龍城,由龍城旅遊控股集團精心打造,位於江蘇省常州新北區。
常州環球恐龍城·恐龍主題綜合旅遊度假區,是一座占地麵積4800餘畝的“恐龍王國”。集主題公園,文化演藝、溫泉休閑、遊憩型商業及動漫創意合於一體,在打破傳統景區概念的基礎上,把旅遊休閑的功能分散到每個角落,進而融合了文化、居住等不同功能,共同組成一個配套完善、個性鮮明的旅居結合的大型旅遊休閑社區。
環球恐龍城,位於江蘇省常州新區的現代旅遊休閑區內。
環球恐龍城包括:中華恐龍園、迪諾水鎮、恐龍穀溫泉、恐龍城大劇場、香樹灣花園酒店、維景國際大酒店、恐龍主題度假酒店、三河三園親水之旅等旅遊項目,是一座集主題公園、遊憩型商業、文化演藝、溫泉休閑、動漫創意於一體的一站式恐龍主題綜合度假區,是常州對外交流的一張閃亮名片。
核心景區中華恐龍園,被稱為“東方侏羅紀”,是一個集主題公園、文藝演出、溫泉休閑、動漫創意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中華恐龍園內有豐富的遊樂項目,如瘋狂火龍鑽、雷龍過山車、探秘颶石陣、穿越侏羅紀、尖峰速遞等,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此外,常州恐龍園還為遊客提供了詳盡的遊覽路線,以及專業主播錄製的景點講解和現場播報,多語種支持,讓遊客輕鬆逛遍中華恐龍園,享受更好的遊玩體驗。
揚州瘦西湖景區
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揚州城市中央,東臨大運河、南靠明清古城,建成於1988年,總麵積約為12.11平方千米,其中風景名勝區區域8.37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帶3.74平方千米。
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根據不同的景觀特征,分為瘦西湖景區、蜀岡景區、唐子城景區、宋夾城景區、綠楊村景區五個子景區,瘦西湖景區融“古城文化、湖上園林、人文生態、運動休閑”於一體,形成了一個相互銜接、開放包容的整體。是以古城文化為基礎,以重要曆史文化遺跡和瘦西湖古典園林群為特色,與城市緊密相依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8年8月,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0年,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獲評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4年,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所在的瘦西湖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遺產點。
瘦西湖景區位於曆史文化名城揚州城區,總麵積168公頃,其中陸地麵積132公頃,水域麵積36公頃。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之一。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並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瘦西湖全長4.3千米,在清代康乾時期形成集南方之秀與北方之雄於一體的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
蜀岡景區是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之一,總麵積110公頃,其中陸地麵積103公頃,水域麵積7公頃。[26]自春秋時期至唐宋,蜀岡一直是古揚州城的所在地。‘蜀岡三峰”自古以來為揚州第一名勝。蜀岡東南麓有漢墓博物館;在蜀岡一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區界之北,有隋煬帝陵和阮元墓;區界西北有甘泉山漢墓群。蜀岡景區內擁有兩處揚州市名勝分別為:大明寺和觀音山,同時,建有一處生態公園“揚州蜀岡生態體育公園”。
宋夾城景區是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之一,總麵積136公頃,其中陸地麵積106公頃,水域麵積30公頃。[26]宋代揚州有“一地三城”之說,其中,宋夾城位於寶祐城和宋大城之間,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2006年,瘦西湖擴容時,宋夾城遺址被發現,經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研究,出土的城牆磚上刻有部隊番號,這說明當時有全國各地的軍隊都曾在此修牆、駐防。即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後,揚州的戰略位置由過去的中心城市轉變為“邊疆”城市,宋夾城也成為抗金抗元的國家軍事防禦體係的一部分。基於宋夾城的重要曆史文化價值,2009年,揚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宋夾城遺址實施全麵保護,並打造為集生態、休閑、旅遊、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充分利用宋夾城護城河及其兩側獨特的自然條件,在保護濕地原始風貌的前提下,逐步建成一個具有揚州曆史文化和瘦西湖風情的濕地公園,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瘦西湖湖上園林以荷為主題,有以“荷”為主題的“荷浦熏風”一景,為揚州園林湖上二十四景之一。清朝戲曲作家李鬥《揚州畫舫錄》載:荷浦熏風,在虹橋東岸,一名江園,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賜名淨香園;在描繪“荷浦熏風”景觀時雲:“橋西為荷浦熏風,橋東為香海慈雲,是地前湖後浦,湖種紅荷花,植木為標以護之;浦種白荷花,築土為堤以護之。”瘦西湖因地製宜地用“荷”造景,形成了以“荷”為主題的荷花勝景。另外,瘦西湖通常每年於7月1日—8月31日會舉辦“瘦西湖之夏”荷花節。
惠山古鎮景區
惠山古鎮景區,位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西部,占地麵積3.5平方千米,核心區域麵積1.09平方千米,其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建成的惠山寺,唐代和明清時期在寺旁建有園林、祠堂,形成惠山古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發建設錫惠公園。2017年,錫惠公園與原惠山古鎮合並,組成惠山古鎮景區。
惠山古鎮景區從區域功能上劃分為文物古跡區、錫惠名勝區(錫惠公園)、曆史文化街區(無錫惠山老街)、山林保護區(惠山)四個遊覽區。
2020年1月7日,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景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截至2022年1月,惠山古鎮景區內有寄暢園、惠山鎮祠堂、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惠山寺經幢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泉書院等4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以及龍光塔等13處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第二泉位於惠山古鎮景區文物古跡區,本名惠山泉,原名漪瀾泉,泉水來自惠山,在烏桐砂岩石隙中流動過濾,含礦物質多,水色清純,甘冽可口。唐代茶聖陸羽,認為“廬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從此惠山泉就有了“天下第二泉”的名稱。“二泉”泉水隨山勢自西向東,分上、中、下三池。三池中下池最大,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構成“螭吻飛泉”的景觀。
唐代詩人李紳曾讚譽泉水為“人間靈液”,致使當時宰相李德裕檄令驛站送二泉水供其享用。宋朝時宋徽宗曾將二泉水列為貢品。蘇東坡慕名品泉,吟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佳句。民間音樂家阿炳還作有《二泉映月》。
寄暢園位於惠山古鎮景區文物古跡區,初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興盛於明萬曆至清康乾年間,是山麓別墅式明代古典園林。始建初名為“風穀行窩”,後據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詩意,改名為“寄暢園”,亦名“秦園”。園林通過借景、迭山、理水等手法,創造出自然和諧、靈動飛揚的山林野趣。
清朝康熙、乾隆兩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100年間,分別七次駕臨惠山,乾隆皇帝曾八次到訪寄暢園(秦園),評說“江南諸名勝,唯惠山秦園最古”。乾隆皇帝還在北京頤和園中仿造寄暢園,建有諧趣園。
寄暢園現有景點包括門廳,康熙、乾隆禦題“山色溪光”、“玉戛金摐”法帖碑廊,鳳穀行窩,秉禮堂及庭院,碑牆,含貞齋,九獅台,八音澗,案墩,梅亭,嘉樹堂,大石山房,清藥,涵碧亭,七星橋,清響,錦匯漪,鶴步灘,知魚檻,幻石,鬱盤及觀景廊、淩虛閣、先月榭及廊、臥雲堂、美人石、鏡池、介如峰刻石及碑亭、鄰梵閣等28景。有碑刻244方,百年以上掛牌古樹名木12棵。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又稱淹城,春秋淹城)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2010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5年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資源與景觀質量評定,2017年2月25日,新晉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淹城旅遊區規劃總麵積7.6平方公裏,分為5大區塊:春秋淹城遺址、淹城春秋樂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傳統商業街坊和淹城寶林禪寺。
地名由來
關於淹城的來曆和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誰,史學界和考古界眾說紛紜,仍無定論。一說淹城是夏桀的離宮。一說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國的國都,奄君就是當時在山東曲阜之東的奄國君主。相傳奄君就是周成王時與商代後人武庚勾結發動叛亂的奄國君王,被周成王所滅後,帶領殘部從山東輾轉逃到江南,在這裏鑿河為塹,堆土為城,仍稱"奄"。因為古代三點的"淹"字與沒有三點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傳至今,遂有"淹城"之名。另一說是春秋晚期吳國公子季劄不滿闔閭刺殺王僚奪取王位,決心與闔閭的強暴政治決裂,"終身不入吳國",便在封地延陵築城挖河,以示淹留之決心,邦名"淹城"。自然,淹城的主人是季劄了。淹城,這座曆史古城,沿有許多不解之謎,有待考古工作者、曆史學家去揭開謎底。據史書記載,淹城古城牆最高達20米,牆基寬25-30米,全部由泥土夯築而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位於西柳圩,陸家埭中段,朝東麵河,係明代處士朱祥所建,由時任南京國子監學正、裏人莫旦撰文作記。朱祥,字廷瑞,號耕樂。堂名取其號。
耕樂堂
同裏濕地公園
位於鎮東北部,東南與江南水鄉古鎮周莊為鄰,北依澄湖,南鄰白蜆湖,是同裏與周莊旅遊線路的必經之地。園內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園、香樟園、銀杏園、桃園、藥草園、翠梨園、竹林園、苗圃、魚塘等。
沙家浜-虞山尚湖旅遊區
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位於明媚秀麗的江蘇省常熟市陽澄湖畔,交通便捷,北離常熟市區10餘公裏,南達滬寧高速蘇州、無錫互通40和50公裏,東接常昆線至上海85公裏,2003年建成的蘇嘉杭高速公路在境內互通,205省道複線和錫太路與之相接,是長三角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節點。
沙家浜蘆葦蕩風景區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5A級旅遊區、華東地區最大的生態濕地之一,一區占地1000多畝,景區占地6000多畝,擁有獨特的曆史人文和自然生態資源,已形成了革命傳統教育區、紅石民俗文化村、國防教育園、軍事訓練基地、蘆葦水陸迷宮、橫涇老街影視基地、沙家浜濕地公園、橫涇劇場、美食購物區等功能區域。 2017年12月,被評選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004年底,為了配合30集電視連續劇《沙家浜》的拍攝,投資1500多萬元,建成了沙家浜水鄉影視基地。
蘆葦活動區是整個景區的核心,分成水上和陸上蘆葦迷宮兩大區域,縱橫交錯的河港和茂密的蘆葦,構成遼闊、狹長、幽深、曲折等多種形態的水麵或陸上蘆葦空間,形成一個個迷宮,為遊客提供了一個追尋野趣和體驗新四軍輾戰蘆葦蕩情景的場所。農家園是蘆葦活動區的一個亮點,水車、牛車、風車、高豎桅杆的農船和船坊盡現農家生活的樂趣;第一代“春來茶館”再現出當時遍布沙家浜村落的小茶館原形。踩水車、竹林嬉戲,盡享農家生活樂趣,與蘆葦迷宮相得益彰。
常州環球恐龍城景區
常州環球恐龍城景區,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環球恐龍城,由龍城旅遊控股集團精心打造,位於江蘇省常州新北區。
常州環球恐龍城·恐龍主題綜合旅遊度假區,是一座占地麵積4800餘畝的“恐龍王國”。集主題公園,文化演藝、溫泉休閑、遊憩型商業及動漫創意合於一體,在打破傳統景區概念的基礎上,把旅遊休閑的功能分散到每個角落,進而融合了文化、居住等不同功能,共同組成一個配套完善、個性鮮明的旅居結合的大型旅遊休閑社區。
環球恐龍城,位於江蘇省常州新區的現代旅遊休閑區內。
環球恐龍城包括:中華恐龍園、迪諾水鎮、恐龍穀溫泉、恐龍城大劇場、香樹灣花園酒店、維景國際大酒店、恐龍主題度假酒店、三河三園親水之旅等旅遊項目,是一座集主題公園、遊憩型商業、文化演藝、溫泉休閑、動漫創意於一體的一站式恐龍主題綜合度假區,是常州對外交流的一張閃亮名片。
核心景區中華恐龍園,被稱為“東方侏羅紀”,是一個集主題公園、文藝演出、溫泉休閑、動漫創意為一體的旅遊度假區。中華恐龍園內有豐富的遊樂項目,如瘋狂火龍鑽、雷龍過山車、探秘颶石陣、穿越侏羅紀、尖峰速遞等,滿足遊客的不同需求。此外,常州恐龍園還為遊客提供了詳盡的遊覽路線,以及專業主播錄製的景點講解和現場播報,多語種支持,讓遊客輕鬆逛遍中華恐龍園,享受更好的遊玩體驗。
揚州瘦西湖景區
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位於揚州城市中央,東臨大運河、南靠明清古城,建成於1988年,總麵積約為12.11平方千米,其中風景名勝區區域8.37平方千米,外圍保護帶3.74平方千米。
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根據不同的景觀特征,分為瘦西湖景區、蜀岡景區、唐子城景區、宋夾城景區、綠楊村景區五個子景區,瘦西湖景區融“古城文化、湖上園林、人文生態、運動休閑”於一體,形成了一個相互銜接、開放包容的整體。是以古城文化為基礎,以重要曆史文化遺跡和瘦西湖古典園林群為特色,與城市緊密相依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88年8月,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被中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二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0年,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獲評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4年,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所在的瘦西湖被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遺產點。
瘦西湖景區位於曆史文化名城揚州城區,總麵積168公頃,其中陸地麵積132公頃,水域麵積36公頃。瘦西湖是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揚州市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之一。瘦西湖是由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不同時代的城濠連綴而成的帶狀景觀,並始終與大運河保持著水源相通的互動關係。瘦西湖全長4.3千米,在清代康乾時期形成集南方之秀與北方之雄於一體的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
蜀岡景區是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之一,總麵積110公頃,其中陸地麵積103公頃,水域麵積7公頃。[26]自春秋時期至唐宋,蜀岡一直是古揚州城的所在地。‘蜀岡三峰”自古以來為揚州第一名勝。蜀岡東南麓有漢墓博物館;在蜀岡一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區界之北,有隋煬帝陵和阮元墓;區界西北有甘泉山漢墓群。蜀岡景區內擁有兩處揚州市名勝分別為:大明寺和觀音山,同時,建有一處生態公園“揚州蜀岡生態體育公園”。
宋夾城景區是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的子景區之一,總麵積136公頃,其中陸地麵積106公頃,水域麵積30公頃。[26]宋代揚州有“一地三城”之說,其中,宋夾城位於寶祐城和宋大城之間,至今已有800多年曆史。2006年,瘦西湖擴容時,宋夾城遺址被發現,經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研究,出土的城牆磚上刻有部隊番號,這說明當時有全國各地的軍隊都曾在此修牆、駐防。即南宋定都臨安(今杭州)後,揚州的戰略位置由過去的中心城市轉變為“邊疆”城市,宋夾城也成為抗金抗元的國家軍事防禦體係的一部分。基於宋夾城的重要曆史文化價值,2009年,揚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對宋夾城遺址實施全麵保護,並打造為集生態、休閑、旅遊、健身等功能於一體的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充分利用宋夾城護城河及其兩側獨特的自然條件,在保護濕地原始風貌的前提下,逐步建成一個具有揚州曆史文化和瘦西湖風情的濕地公園,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
瘦西湖湖上園林以荷為主題,有以“荷”為主題的“荷浦熏風”一景,為揚州園林湖上二十四景之一。清朝戲曲作家李鬥《揚州畫舫錄》載:荷浦熏風,在虹橋東岸,一名江園,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乾隆帝賜名淨香園;在描繪“荷浦熏風”景觀時雲:“橋西為荷浦熏風,橋東為香海慈雲,是地前湖後浦,湖種紅荷花,植木為標以護之;浦種白荷花,築土為堤以護之。”瘦西湖因地製宜地用“荷”造景,形成了以“荷”為主題的荷花勝景。另外,瘦西湖通常每年於7月1日—8月31日會舉辦“瘦西湖之夏”荷花節。
惠山古鎮景區
惠山古鎮景區,位於中國江蘇省無錫市梁溪區西部,占地麵積3.5平方千米,核心區域麵積1.09平方千米,其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建成的惠山寺,唐代和明清時期在寺旁建有園林、祠堂,形成惠山古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發建設錫惠公園。2017年,錫惠公園與原惠山古鎮合並,組成惠山古鎮景區。
惠山古鎮景區從區域功能上劃分為文物古跡區、錫惠名勝區(錫惠公園)、曆史文化街區(無錫惠山老街)、山林保護區(惠山)四個遊覽區。
2020年1月7日,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古鎮景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布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截至2022年1月,惠山古鎮景區內有寄暢園、惠山鎮祠堂、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惠山寺經幢4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泉書院等4處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以及龍光塔等13處無錫市文物保護單位。
天下第二泉位於惠山古鎮景區文物古跡區,本名惠山泉,原名漪瀾泉,泉水來自惠山,在烏桐砂岩石隙中流動過濾,含礦物質多,水色清純,甘冽可口。唐代茶聖陸羽,認為“廬山康王泉第一,惠山石泉第二”,從此惠山泉就有了“天下第二泉”的名稱。“二泉”泉水隨山勢自西向東,分上、中、下三池。三池中下池最大,西池壁正中有一石螭首,構成“螭吻飛泉”的景觀。
唐代詩人李紳曾讚譽泉水為“人間靈液”,致使當時宰相李德裕檄令驛站送二泉水供其享用。宋朝時宋徽宗曾將二泉水列為貢品。蘇東坡慕名品泉,吟有“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佳句。民間音樂家阿炳還作有《二泉映月》。
寄暢園位於惠山古鎮景區文物古跡區,初建於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興盛於明萬曆至清康乾年間,是山麓別墅式明代古典園林。始建初名為“風穀行窩”,後據王羲之“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詩意,改名為“寄暢園”,亦名“秦園”。園林通過借景、迭山、理水等手法,創造出自然和諧、靈動飛揚的山林野趣。
清朝康熙、乾隆兩帝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至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的100年間,分別七次駕臨惠山,乾隆皇帝曾八次到訪寄暢園(秦園),評說“江南諸名勝,唯惠山秦園最古”。乾隆皇帝還在北京頤和園中仿造寄暢園,建有諧趣園。
寄暢園現有景點包括門廳,康熙、乾隆禦題“山色溪光”、“玉戛金摐”法帖碑廊,鳳穀行窩,秉禮堂及庭院,碑牆,含貞齋,九獅台,八音澗,案墩,梅亭,嘉樹堂,大石山房,清藥,涵碧亭,七星橋,清響,錦匯漪,鶴步灘,知魚檻,幻石,鬱盤及觀景廊、淩虛閣、先月榭及廊、臥雲堂、美人石、鏡池、介如峰刻石及碑亭、鄰梵閣等28景。有碑刻244方,百年以上掛牌古樹名木12棵。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
中國春秋淹城旅遊區(又稱淹城,春秋淹城)位於常州市武進區中心城區,2010年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2015年通過國家5A級旅遊景區資源與景觀質量評定,2017年2月25日,新晉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淹城旅遊區規劃總麵積7.6平方公裏,分為5大區塊:春秋淹城遺址、淹城春秋樂園、淹城野生動物世界、淹城傳統商業街坊和淹城寶林禪寺。
地名由來
關於淹城的來曆和淹城的主人究竟是誰,史學界和考古界眾說紛紜,仍無定論。一說淹城是夏桀的離宮。一說淹城曾是商末周初奄國的國都,奄君就是當時在山東曲阜之東的奄國君主。相傳奄君就是周成王時與商代後人武庚勾結發動叛亂的奄國君王,被周成王所滅後,帶領殘部從山東輾轉逃到江南,在這裏鑿河為塹,堆土為城,仍稱"奄"。因為古代三點的"淹"字與沒有三點水的"奄"字通用,一直流傳至今,遂有"淹城"之名。另一說是春秋晚期吳國公子季劄不滿闔閭刺殺王僚奪取王位,決心與闔閭的強暴政治決裂,"終身不入吳國",便在封地延陵築城挖河,以示淹留之決心,邦名"淹城"。自然,淹城的主人是季劄了。淹城,這座曆史古城,沿有許多不解之謎,有待考古工作者、曆史學家去揭開謎底。據史書記載,淹城古城牆最高達20米,牆基寬25-30米,全部由泥土夯築而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