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我們的家1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1章 未命名草稿(4/5)

阿育王柱,位於江蘇省無錫市靈山勝境內,被譽為“中國第一石柱”。
無錫市太湖黿頭渚景區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位於江蘇省無錫市大浮鎮,黿頭渚為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上的小島,是國家首批AAAAA級風景區、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文明風景名勝區、中國著名賞櫻基地、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黿頭渚風景區為太湖西北岸無錫境內的一個半島,三麵環水,由寶界山、鹿頂山、南犢山及其附近的中犢山和三山島等組成,形狀好似浮黿翹首。
主要景點
黿頭渚風景區既有山長水闊、帆影點點的自然山水畫卷,有小橋流水、綠樹人家的山鄉田園風光,有典雅精致、古樸純淨的江南園林景致;還有吃、住、購、行等配套齊全的服務和娛樂設施,加上曆代名人雅士遊蹤、石刻、書畫、傳說等諸多內涵深厚的文化積澱,構成了此地以天然山水為主、人工點綴為輔的綜合性、多功能風景旅遊勝地。
充山隱秀
以樹木花草,自然野景取勝,古樹名木眾多,處處鳥語花香,是太湖觀賞植物園的主要所在地。景區內有醉芳樓、杏花樓、挹秀橋、花菖蒲園、聶耳紀念館等景點。
鹿頂迎暉
鹿頂山高96米,為風景區最高點,山頂及山腰建有舒天閣、環碧樓、群鹿雕塑、碑刻影壁、範蠡堂、踏花亭等建築。登高遠眺,正乃:四時有景,八方入畫,可飽覽湖光山色和城市風貌。
黿渚春濤
山林亭台隱現,湖畔燈塔高聳;遠望島嶼沉浮,近聞浪濤拍岸。眾多景點羅列湖岸,處處凸現曆史風雲之積澱,此為黿頭渚的精華景區。主要景點有燈塔、“黿頭渚”石碑、“橫雲”摩崖石刻、“震澤神黿”銅像、澄瀾堂、飛雲閣等。
太湖仙島
原稱三山島,位於黿頭渚西南2.6公裏的湖中,有“三山映碧”譽稱。島上建有三山道院,有會仙橋、天街、靈霄宮、 天都仙府、月老祠、大覺灣等建築。玉宇瓊樓,古樂陣陣,室內布 置瑰麗雄奇,神像生動,其中玉帝塑像高達18米,堪稱國內罕見。
十裏芳徑
太湖黿頭渚風景區中有一條醉人的花樹之路,這就是秀色可餐的十裏芳徑。它始自寶界橋西南堍,其地有倚路麵築的三門王樓式琉璃頂"太湖佳絕處--黿頭渚風景區"牌樓,及湖邊圓形"待閑烏亭";然後一路依山傍水,經茹經堂、充山門、波色月色水榭、漕灣,至"山輝川媚"牌樓;向左拐過"江南蘭苑"、"世界之窗"遊樂宮,中日櫻花友誼林;穿"挹秀橋"橋洞,最後與原路相交,全程成"9"字形。
藕花深處
建於1931年,得名於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位於十裏芳徑蠡湖邊,荷花、睡蓮、浮萍等水生植物連片數裏。夏日,碧葉搖曳,蓮荷飄香。漫步荷塘,賞荷避暑,清風送爽,真乃舒心怡神之快事。
常州天目湖旅遊區
天目湖位於常州溧陽市南八公裏處,因屬天目山餘脈,故名“天目湖”[1]。天目湖為一東西窄、南北長的深水湖(水庫),南部水深約4~5m ,北部水深約10~14m。
天目湖的周圍,現存許多曆史文化遺址:以春秋時代楚人伍子胥名“員”命名的伍員山,東漢大文學家蔡邕讀書台,太白樓,報恩禪寺,唐代名刹龍興寺舊址,“天下第一石拱壩”等。
天目湖地區物產豐富,有“沙河桂茗”綠茶、“烏龍茶”、“珍珠栗”、“桂元栗”、“砂鍋魚頭”等。
天目湖被譽為“江南明珠”、“綠色仙境”,天目湖全區擁有300平方公裏的生態保護區,區內坐落著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是江蘇省首批生態旅遊示範區。
天目湖位於天目湖鎮內,屬宜溧山地的一部分,海拔較低,地勢起伏較大,土壤類型複雜多樣,多為紅壤和黃棕壤類型,酸性強,耕作層淺,缺磷鉀,以黃泥土居多。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區。
天目湖旅遊度假區包括四大核心景區:天目湖山水園、南山竹海、禦水溫泉以及天目湖水世界。其中,山水園景區以自然山水為主題,擁有湖裏山、海洋世界、鄉村田園島、龍興島等不同特色的景點。南山竹海景區則以竹海風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為特色,而禦水溫泉則提供了一處享受溫泉養生的好去處。天目湖水世界是一個夏季開放的水上樂園,為遊客提供親水娛樂體驗。
蘇州園林景區
綜述
蘇州市政府公布1—4批《蘇州園林名錄》的園林,共計108處。其中:
1.遺產園林:共9處,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於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獅子林、藝圃、耦園、滄浪亭、退思園於2000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建造年代:解放前70處(五代1處,南朝3處,宋代4處,元代1處,明代14處,清代38處,民國9處);解放後建造的38處。
3.產權性質:國有83處,宗教產4處,民企或私宅21處。
4.所處轄區:姑蘇區56處,吳中區25處,吳江區9處,高新區1處,相城區1處,常熟市11處,張家港市2處,昆山市2處,太倉市1處。
5.保護狀況:保護狀況好92處,中等9處,較差7處。
6.開放情況:對外開放的園林81處,占75%,未開放的27處(其中具備開放條件的16處)。計劃到2022年,累計實現97處園林開放,開放率達到90%[4]。
名錄
蘇州園林名錄(按園林編號所排序)
第一批
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曲園、天香小築、織造署舊址、北寺塔、寒山寺、五峰園、西園、惠蔭園、聽楓園、怡園、暢園、可園、鶴園、北半園、柴園、殘粒園、遂園、塔影園、樸園、萬氏花園、擁翠山莊、南半園、慕園、吳家花園、繡園
第二批
燕園、曾園、趙園、興福禪寺、鬆梅小圃、方塔園、南園、張廳、退思園、師儉堂(鋤經園)、耕樂堂、陶氏花園、雷氏別墅花園、墨園、顧氏花園、雙塔影園、詹氏花園、唐寅故居遺址、漁莊、嚴家花園、啟園、古鬆園、保聖寺、高義園、寒山別業遺址、石佛寺
第三批
聚沙園、讀書台、拂水山莊、翁家花園、倚晴園、顧炎武故居、恬莊榜眼府、楓華園、先蠶祠花園、珍珠塔園、環翠山莊、靜思園、明軒實樣、萬景山莊、西溪環翠、一榭園、一枝園、師儉園、南石皮記、玉涵堂、銅觀音寺花園、司徒廟後花園、榜眼府第、虹飲山房、瑞園、小築春深、靈岩山寺花園、鄉畦小築、道勤小築、醉石山莊、後樂園
第四批
端本園、南社通訊處舊址、尚誌堂吳宅(工藝美術博物館)、全晉會館(中國昆曲博物館)、蘇州博物館花園、忠王府、墨客園、揖秀園、延林園、芥舟園(秦奎元故居)、石湖梅圃、嘉樹堂、維摩精舍、惠和堂、懷古堂、寶儉堂、東山雕花樓和西山雕花樓(任本堂)
蘇州市吳中太湖旅遊區
蘇州吳中太湖旅遊區位於天堂蘇州西南隅的太湖之濱,占地麵積21.5平方公裏。[1]
旅遊區以太湖為主線,囊括太湖古鎮古村、太湖丘陵、太湖自然村落等因素,包括了“中國碧螺春之鄉”東山景區,“天下第一智慧山”穹窿山景區和“蘇州最美的山村”旺山景區、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以及周邊太湖公園、西山景區、光福景區等8個景區、景點,是國內首個以“太湖”為主線,串連太湖古鎮、江南山丘、生態自然村落以及半島等文化元素的完整太湖主題“5A級景區”。
太湖是吳文化的發源地,是天然的曆史文化博物館。古鎮、古村、古島等曆史人文景觀,宛如點綴在太湖山水間的顆顆明珠,數量之多、檔次之高,堪稱世界之最。
蘇州吳中太湖旅遊區東部以平原為主,由水網平原、低窪圩田平原等構成。西部有低山丘陵,係浙西天目山向東北延伸的餘脈,成“島”狀分布在太湖之中和沿岸鎮內。境內山脈最高峰為穹窿山,主峰笠帽峰海拔341.7米。
主要景點
錢家塢是一個原生態的自然村落,田園氣息比較濃厚、村舍院落整潔有序、環境優美祥和。結合現代都市人的休閑理念,錢家塢規劃為農家樂旅遊景區,主要經營農家特色的餐飲和農家住宿服務,提供地道純樸的農家服務。[14]
錢家塢
銀杏示範基地科普教育及觀光區四周青山環抱,環境秀美,空氣清新, 300畝銀杏基地間套種碧螺春茶樹,集山林遊覽和農業觀光為一體。[14]
銀杏示範基地
西施塘景區,早在2500多年前的古代,該景區就因“臨湖控越”成了吳國都城西南的鎮幫重地。當時闔閭城南是大片水域和沼澤地,越國和吳國的交通主要靠太湖水道,而這裏正是當年太湖登岸的處所,然後從此翻山才能進入吳國都城。因此,這裏有點像我們所說的“口岸”。
碧螺春茶文化節於每年三月至四月期間舉辦。碧螺春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吳中環太湖地區為主要產茶地,碧螺春製作工藝被列入江蘇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旅遊節期間,舉辦一個別開生麵的開幕儀式,吳中旅遊推介團赴全國重要客源地市場開展吳中環太湖春季旅遊專場推介會,現場展示蘇州吳中太湖旅遊景區資源與文化,介紹以碧螺春茶為主線的各類山水遊、采摘遊、踏青遊、文化遊等線路。景區還推出各類優惠活動吸引市民前往太湖畔開展騎行、徒步、采摘等旅遊活動,品新茶嚐農家菜。
南通市濠河景區
南通市濠河風景區,位於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南通的中心,是國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護城河之一,史載後周顯德五年(公元958年)“築城即有河”,全長10公裏,水麵1040畝,最寬處215米,最窄處僅10米。
整個濠河曲曲折折,迂回激蕩,呈倒置的葫蘆形狀環抱老城區,形成了“水抱城、城擁水,城水一體”的獨特風格,素有“江城翡翠項鏈”之稱。
濠河風景名勝區是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的環城敞開式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1993年被江蘇省政府批準為省級風景名勝區,1995年被江蘇省政府列為江蘇省第一批曆名文化保護區,1998年被命名為省級文明風景區,2002年榮獲江蘇省人居環境獎,2005年榮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2012年被評定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景點
濠河風景區景點包括有:原是南通的護城河,史載“城成即有河”,已有一千多年曆史的濠河;中國人自己辦的最早的博物館-南通博物苑;文峰塔;中國第一座紡織專業博物館,人稱“紡織大觀園”;天寧寺、光孝塔等。曲水回環,繞城而流,水麵70萬平方米,景觀豐富,林木蔥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