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架
煙花的結果和舍利的前身
導航
關燈
護眼
字體:

第3章 去來(1/4)

1
既然到少室山來了,自然應到太室山。太者,泰也,太室山為中嶽主山,山頂的中嶽廟是幾千年來帝王祭祀中嶽的地方。
古代帝王祭祀五方天神,是在山下或郊外進行的,稱為郊祀。至始皇帝時,改郊祀為“禪”的儀式,更增加登上山頂進行“封”的儀式,合稱“封禪”,以封為主。
道教出現後,中嶽廟為道教占據。北魏時信奉佛教,在少室山建少林寺,又在太室山建嵩嶽寺(嵩陽寺),更建成當時建築技術最高的建築——嵩嶽寺塔。
隋朝時,將嵩陽寺改為嵩陽觀,為道教占據。
唐朝時,道教壓倒佛教。武則天從嵩陽縣登山,到中嶽廟舉行“封”的儀式,並向山中投一金簡。金簡由道士打造,刻上告天的祈禱詞,如同一封稟奏書簡,投向山中。嵩陽縣由此改為登封縣。
五代後周時,嵩陽觀改為太室書院,又稱嵩陽書院,為儒教占據。
宋末元初,道教中創立全真派,以中嶽廟為總壇。
從北宋開始,儒、道、釋三派分別占據嵩陽書院、中嶽廟、少林寺,使嵩山成為三教匯流、集粹之地。
無見法師來到中嶽廟,卻也見不到一個道士,道教供奉的神仙雕像也全部被毀,空餘廟觀建築。幸運的是,因為廟觀建在極高的山上,並沒有被人拆除。
嵩陽書院就不一樣了,因為它是清代重修的教育建築物遺存,所以保存完好,而建於北魏時期的嵩嶽寺塔更被命名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不得損毀,還需保護。
2
從新鄭到鄭州,路上總有大片的梨園,用梨園弟子來稱呼豫劇演員最適當不過。這些梨樹,比豫南的高大,所結的梨子也比豫南的大。在豫南,杏樹比桃梨多,而中原很少有杏樹。
中原有兩種常見的高大樹木,本土物種是泡桐,另一外來物種是法國梧桐。泡桐樹在鄉下,法國梧桐在城市中。泡桐樹長得快,長得高,長得粗,是造船的良好木柴。對黃河兩岸來說,自古需要大量的船隻,這也是泡桐樹多植的一個重要原因。
糧食作物之外,平原上種有許多棉花、煙葉,新鄭的卷煙和鄭州的紡織業遠近聞名。無見法師本不吸煙,但卻買了一包黃金葉香煙,剛吸時有些嗆人。他不明白為什麽所有男人都愛吸煙呢?甚至女人也吸。煙廠將這種煙草作物的葉子稱為黃金葉,對煙廠來說,利潤堪比淘金。
鄭州成為省會隻有短短的十八年,已是一個擁有八十萬人口的大城市,核心區為鄭州火車站所在的二七區和省委所在的金水區。
城市由郊區擴建而成,沒有很高的樓房,二七紀念塔是最高的建築,據說在塔頂能眺望到四十裏外的黃河。城市中樹木很多,因此有個美麗的外號,名叫綠城。其實,無見法師走過的每一座城市,都可以稱為綠城,隻是沒有鄭州市大而已。
新建的馬路和街道都是直的,金水區南北的街道稱為經路、東西的街道稱為緯路,經緯分明。南北大道主要有鄭邙公路、文化路、鄭花公路,鄭邙公路與京廣鐵路平行。東西大道主要有隴海路、金水路、農業路,隴海路與隴海鐵路平行。
街道上行駛的電動公交車,是用兩節車廂聯結成的,猶如將兩輛客車拚接在一起;公交車道與自行車車道被石欄隔離開來。無見法師試著坐了一回電車,隻坐了一站路;此前他從未坐過客車。
這裏的人喜吃羊肉,喜吃包子和燴麵,喜歡用涼菜下酒,年輕人喜歡上海啤酒。無見法師點了一碗燴麵,不要蔥花,又點了一瓶昂貴的上海黃啤。黃啤有著小麥般的金色光澤,卻有一股潲水的味道,真不知道年輕人為什麽愛喝啤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您遇到問題,請點擊聯係我們: